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鲁迅.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章 鲁迅 鲁迅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从小受到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化的熏陶,在南京与日本求学期间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笔耕一生,著作等身。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盖集》等十六部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和《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第一讲 《呐喊》与《彷徨》   鲁迅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  《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一)独特的题材、视角与小说模式 1、新题材的开创      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鲁迅开创了描写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两大题材。着力刻画两类主体--启蒙者和被启蒙者,表现了启蒙者内心觉醒却无路可走,以及对被启蒙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      启蒙者形象--《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药》中的夏瑜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子君、涓生等。      被启蒙者形象--《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故乡》中的闰土;《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等。 2、独特的观察与表现视角 鲁迅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人(农民与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表现了他们精神的愚昧(《药》中的华家),心灵的麻木(《故乡》里的闰土),孤独与空虚(《明天》里的单四嫂子),封建神权下的恐惧(《祝福》里的祥林嫂),英雄的孤独者命运(《在酒楼上》),对爱情的争取与抗争的失败(《伤逝》)。 鲁迅小说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的伟大拷问,其称之为“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其实是最深刻的现实了他的小说的现代性的。鲁迅由此来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这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在咀嚼人的灵魂。鲁迅的独特性在于,他确实残酷的鞭打着人的灵魂,但他并不以拷问自身为目的,更从不鉴赏人的精神痛苦,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的最终指向是“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3、两大情节、小说结构模式 A、看与被看:例如《示众》、《孔乙己》、《药》。 B、离去-归来-再离去:例如《祝福》、《故乡》、《在酒楼上》。 (三)“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鲁迅完全自觉的借鉴西方小说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直到今天,人们也同样关注和强调鲁迅小说的实验性。 1、在艺术表现和结构方式上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传统(例《狂人日记》)。 2、将读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置身于复杂的叙述网络之中,呈现出既非单一的,又是动态的复杂心理、情绪、美感反映。 3、从读者、作者、叙述者与人物关系出发,鲁迅将作者(及一定程度上的读者)的主体精神、生命体验介入小说的叙述与表现中。充分体现鲁迅小说“主观抒情性”的特征。 4、对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的探索以及对含蓄、节制、凝练的语言表现风格的追求。 (四)《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贡献 1、思想贡献 A、揭示封建社会及其文化对国民精神的毒害,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B、确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人民的文学主人公地位,真正开始了新文学创作对文学主人公地位的历史调整。 C、密切关注社会生活问题 ,是新文学“问题小说” 的源头。 2、艺术贡献 《呐喊》《彷徨》完成了从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到现代小说艺术的根本转变,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艺术的第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A、把典型人物塑造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B、打破古典小说的故事性框架,开始根据题材的需要自由的选择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 “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 。 C、表现手法上的新的开拓--既娴熟于传统白描,又广泛运用象征、意识流、精神分析等纯属现代形式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多种创作方法结合的源头。 D、鲜明的个性风格--热烈与冷峻结合,寓深厚情感于冷静的客观描写之中。 从本讲分析中,不难发现鲁迅的实验的广泛性:他实际上是借鉴了诗歌、散文、音乐、美术以及戏剧的艺术经验来从事小说创作,并试图将它们熔为一炉,于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