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五章鲁迅.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五章 鲁迅 第一节 生平与前期思想 一、鲁迅的生平(1881~1936)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几个关节点: 绍兴 祖父科场贿案 父亲病重病亡 看透世态 想投异路 南京 求新知 开眼界 “物竞天择” 接触进化论 仙台 攻医学 欲救民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 东京 创办文艺杂志《新生》 出版两册《域外小说集》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绍兴杭州 辛亥革命爆发 积极参加宣传活动 由失望转入苦闷 北京 抄古碑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应索稿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鲁迅投入到新文化运动中,以小说《呐喊》来表明自己的战斗精神。在反封建的文化斗争中,他仍然是以人的个性解放和立人作为变革社会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一、《呐喊》《彷徨》概述 《呐喊》和《彷徨》收入了鲁迅一生所作的全部现实题材的白话短篇小说,不论就其思想意义之丰厚,还是就其艺术价值之崇高来说,它们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严家炎《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 《呐喊》共收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间写的十四篇小说(注:《呐喊》于1923年8月由新潮社出版,列入新潮社《文艺丛书》,收小说十五篇。1926年起改由北新书局出版,作为《乌合丛书》之一。北新版第十三次(1930年1月)印刷时,作者删去最后一篇《不周山》,剩小说十四篇),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命者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小说具有充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倾向到具体描写,都和“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的特色。 第二部小说集《彷徨》收入作家1924年到1925年间创作的小说11篇,1926年8出版。 五四落潮后,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革命中心南移,曾是文化运动中心的北平骤然冷落下来,鲁迅一时极为苦闷、孤独, “战斗意气冷了不少”。他便把这一段时间的小说创作结集命名“彷徨”。 意味着鲁迅对社会改造、对人生道路的迷茫、绝望而痛苦的心境。 《彷徨》转向鲁迅自己的内心,解剖内心无法解脱的失败的痛楚。 寂寞新文苑, 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 《题〈彷徨〉》 《呐喊》与《彷徨》的差异 主题表现上,《彷徨》减少了热情。在表现独异个人与庸众之间的关系时,《呐喊》往往将二者并置创造出戏剧性的紧张局面,《彷徨》则多分别探寻孤独者的命运与庸众的行为。对独异个人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呐喊》中那尖锐、挑战的狂人和烈士逐渐为痛苦的愤世者、中年的追忆者与失去往昔的自信、失望而伤感的厌世者所替代。 技巧上,《彷徨》脱离了外国小说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 二、《呐喊》《彷徨》的思想价值及人物形象 (一)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和果戈理短篇同名的作品发表于五四运动前一年,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鲁迅利用早年获得的医学知识,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使社会生活的具体描写结合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艺术地贯串在小说的全部细节里,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狂人说的话里又包含着许多深刻的真理。 小说一开始利用日常生活里一般人对狂人常有的围观、注视、谈论,反激起“迫害狂”患者内心的恐惧,逐渐地引出“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的主题。 《阿Q正传》—国民性批判与改造 精神胜利法 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与压迫),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而采用的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 (二)对农民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农村生活和农民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小说以抒情的笔调,竭力渲染了童年生活的美丽,将回忆中海边西瓜地上手捏钢叉的小英雄闰土,和眼前被生活压瘪了的同一个闰土对照,写出中国农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