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思考.docVIP

完善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善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思考.doc

完善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思考   摘 要 在刑事犯罪高发,司法机关办案压力大增的态势下,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于优化司法资源,破除司法困境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尽管该制度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中都有所体现,但立法上的缺陷、程序上的困难、理念上的滞后都制约着这一制度的发展。为此,应当从法律层面和体制层面逐步完善这一制度的建构。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司法诚信 立法评价 程序机制   作者简介:王威野,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037-02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概述   刑事法律实务中认罪认罚现象一直大量存在,综合法律法规以及学者的认识,认罪认罚系指行为人基于认错悔改的心理而承认自身的犯罪,并自愿接受应当承担的刑罚处罚的行为。认罪认罚从宽,则是指对于认罪认罚的人予以相对缓和的刑法评价。这些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现刑法预防犯罪的社会作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目前来看,由于刑事立法与司法未对该制度作出系统的规定,进而带来了诸多问题。   二、我国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法律规定   随着立法的不断完善,刑法与刑诉法中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定也在不断充实中。它既体现在刑法定罪、量刑、行刑的不同阶段中,也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具体程序中有所规定,更体现在不断更新的刑法修正案中。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概括: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刑法中的规定   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定罪上的体现。定罪阶段关于该制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但书的规定。《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危害不大主要体现在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则包含了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性。若行为人深刻认识并悔悟了自身行为,则体现了更小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应当获得相应从宽的刑法评价。其次,关于违法性认识。我国刑法中并未明确规定违法性认识,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概念中则有所体现。故意犯罪中,行为人明确知晓行为的违法性,却仍希望或者放任违法性结果的发生;过失犯罪中,行为人并不明知行为的违法性,且反对违法性结果的发生。因此在故意犯罪的过程中,行为人存在诸多认罪的机会,最终如放弃了这个机会,则体现了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故刑法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规定了不同入罪标准。   2.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量刑上的体现。刑法总则中对于犯罪中止、自首、坦白、立功均有从宽规定。其次,刑法分则中对具体罪名也有相关规定。如关于贿赂犯罪的规定,“行为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或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规定“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再如刚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中规定,对于贪污犯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也是对于具体犯罪认罪认罚从宽的最新明确规定。以上规定均是考虑到行为人已经认识到错误,力图通过主动交代或消弭错误来弥补,体现了认罪的想法,符合认罪认罚从宽的理念。   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行刑中的体现。行刑阶段关于该制度主要体现在缓刑、假释和减刑中。缓刑要求暂缓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判断标准之一就是其认罪悔罪表现;减刑的实质要件是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假释则要求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缓刑适用要求显示积极诚恳的认罪态度,减刑和假释则体现出行为人不仅认罪服法,甚至能更好的改造自己、揭发罪恶,这值得刑法的肯定,应该予以从宽。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   1.简易程序。刑事诉讼法修改了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规定对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认罪且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一方面,这是节约司法资源的体现;另一方面,这更是给予了认罪被告人明确的程序收益,争取早日案结事了。   2.公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刑事诉讼法特别增加了当事人和解的程序,规定对于特定类型的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可以和解。对于达成和解的案件,可以从宽处罚甚至不起诉。一方面这是出于对被害人的保护,使得被害人选择更为于己有利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亦是本着惩罚教育并重的理念,给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宽大的机会。   三、我国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问题分析   (一)实体法上缺乏系统明确的制度规定   1.刑法没有从认罪本质的视角去全面概括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譬如犯罪中止与自首、坦白、立功,我们认为是各自独立的制度。但一经思考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在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