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设计.doc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设计

PAGE  PAGE 7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方程》的第一节课,主要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它是本章也是整个解析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这一节课是在高一学完圆及其标准方程的基础上,将研究曲线的方法拓展到椭圆,又是继续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的基础;同时还为后面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作好准备.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 介于所教的文科班的生源情况较差,在初中阶段就带了帐的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能力我们都非常清楚是怎样一个情况.在此就以这样的学生作为背景来设计这堂课,使之成为一节很有必要的研究性课. 由于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数学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设计课的时候往往要多作铺垫,扫清他们学习上的障碍,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椭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明确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能区分椭圆的焦点在X轴与Y轴上的不同;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概念,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坐标法在处理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注重掌握运用解析法研究几何的一般方法,注重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同时培养学生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以“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的运动轨迹的视频演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并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使之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在学生已学习了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和掌握“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之后,学习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有能力学好本节内容. 学法指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课改追求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旨的现代教育原则。本设计笔者采用了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以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共同交流与协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果实;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发展.通过不断探究、发现,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心灵愉悦的主动过程,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求曲线方程. 解决办法:采用了循序渐进、逐层推进的方法.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解决办法:为突破难点,在设计中通过课堂精心设问. ①教师问: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 ②教师问:对于本式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及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实验探究→探索结果”, 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的一种研究性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手实验. 教学准备:课件(包括PPT课件、视频、几何画板课件)、准备几副画椭圆工具(每副包括一块木板、两颗图钉、一根细绳,一张白纸).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课题 提出问题:2007年10月24日是全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国发生了什么震惊世人的事件?中国人终于实现了什么梦想?请问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什么? 创设情景:情境1: 视频演示我国2007年10月24日发射嫦娥1号探月卫星运行的轨迹,并用几何画板演示行星运行轨迹. 情境2: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类似椭圆的图形或物体?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学生思考: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 (二)实验探究,形成概念 1、动手实验:学生分组动手画出椭圆. 实验探究: (1)固定一条细绳的两端,用笔尖将细绳拉紧并运动,在纸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图形? (2)如果调整、的相对位置,细绳的长度不变,猜想你的椭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思考:根据上面探究实践回答,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M 引导学生概括椭圆定义 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