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耳鼻喉的应用解剖生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耳鼻喉的应用解剖生理课件

第四章 耳鼻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本章内容将分为3个部分讲述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    耳廓 外耳  外耳道 鼓室 鼓窦 耳 中耳 咽鼓管 乳突 骨迷路 内耳 膜迷路 (一)外耳 特点 : 成人:略呈“S”形弯曲,检查时应向 后上提起。 婴幼儿:外耳道尚未发育完全,狭小而塌陷,检查时应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 (二)中耳 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构成。 鼓室六壁模式图 2.鼓窦 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向与上鼓室、向与乳突房相通。 3.乳突 含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相互连通的气房。根据气房发育的程度,分为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 ☆4.咽鼓管 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的管道。外 1/3为骨部,内2/3 为软骨部。有调节中耳腔与外 界平衡的作用。 (二)内耳 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者形状相似,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 1.骨迷路 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 2.膜迷路 由椭圆囊,球囊,膜蜗管及膜半规管组成 二、耳的生理 (一)听觉生理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二)平衡生理 第二节 鼻的应用解剖生理 (一)外鼻 突出于面部中央,三边形锥体,易受外伤。骨部皮肤薄而松,软骨部皮肤厚且紧,鼻尖、鼻翼和鼻前庭腺体丰富,易发生座疮和疖肿等。 外鼻的静脉经面静脉、内毗静脉及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同,且面部静脉无辨膜,血液可反流,挤压鼻或上存疖肿可引起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外鼻静脉回流特点 静脉无瓣膜, 双向流动 挤压鼻、上唇部疖肿 (“危险三角区”) 细菌栓子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二)、鼻腔 起自前鼻孔,经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 1、鼻前庭:皮肤覆盖,长有鼻毛。富含皮脂腺、汗腺,易发生疖肿。且由于皮肤与软骨膜精密相连一旦发生                   疖肿, 疼痛剧烈。 2、固有鼻腔:简称鼻腔。起于鼻阀,止于后鼻孔,由粘膜覆盖,有顶、底、内、外四壁。 (1)内侧壁:即鼻中隔。前下部黏膜下动脉血管汇聚成丛,该区称利特尔区,是鼻出血最好发部位。 (2)外侧壁:自下向上,分别称为下、中、上鼻甲。外侧近下鼻甲附着处骨壁最薄,是上颌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部位。外侧壁后端近鼻咽处有表潜扩张的鼻后静脉丛,是鼻腔后部出血的主要部位。 (3)顶壁 (4)底壁 (三)鼻窦 鼻窦 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 左右成对,共四对 按其所在颅骨命名为:  *上颌窦:上额骨头内,为鼻窦中最大的  * 筛窦:位于筛骨内,呈蜂窝状  * 额窦:位于额骨内、外板之间 。额窦感染可 侵入颅内 * 蝶窦:蝶骨体内 鼻窦开口部位 前组鼻窦包括 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 均开口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包括 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二、鼻腔的生理 (一)鼻腔的生理功能 1.呼吸功能 (1)清洁和过滤:鼻毛过滤、粘液毯、溶菌酶、喷嚏反射。 (2)温度调节:丰富的血管 (3)湿度调节:丰富的腺体(每天1000ml) 2.嗅觉功能 3.共鸣作用 (二)鼻窦的生理功能 呼吸功能、共鸣辅助作用、减轻头颅重量 第四节 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三)喉腔 以声门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 (四)喉的神经      ↗ 喉上N → 内支:喉粘膜感觉 迷走 N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