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思潮.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未名社: 1925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鲁迅,主要成员有韦素园、高长虹、李霁野等,以“率性而言,凭心而论,忠于观世,望彼将来”为主旨。主要是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文学。 高长虹 3、浅草社: 1922年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林如稷,成员有陈祥鹤、冯至等。注重创作,侧重于内心世界的挖掘,作品充满了苦闷、彷徨和伤感情绪。 冯至 4、沉钟社: 1925年2月浅草社解散,同年秋原成员陈祥鹤、冯至等汇集到北京重组的社团。注重翻译和创作,广泛介绍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思潮和作品,创作上写五四后觉醒但尚未突破个人生活圈子的知识青年的悲凉心声,主要倾向忧郁和感伤的创作。1934年解散。 第四节、五四文学革命历史评价 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为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奠定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新文学的部分倡导者也存在着偏激的情绪,对某些传统事物缺少具体分析,以致简单否定,革命总是激进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些在以后的文学进程中逐渐得到了纠正。 六、《新青年》的分化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第三节 文学革命的论争 一、与林纾为代表的守旧派的斗争 林纾 : “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学,……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小贩),均可用为教矣。” —《致蔡鹤卿太史书》 林纾: “颠孔孟、铲伦常” “拼我残年极力卫道” 在上海《新申报》发表小说《荆生》、《妖梦》 蔡元培: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答林琴南书》 李大钊在《新思潮之激战》中提出: “强暴的势力”压倒新文化运动。 鲁迅“随感录”等杂文,对林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 。 问题与思考: 对林纾的历史评价? 二、与“学衡派”的斗争 “学衡派”: 因1922年9月在南京创刊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代表人物梅光迪、胡先骕、吴宓都是南京东南大学教授,欧美留学生,学贯中西。提倡: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 梅光迪与吴宓 陈独秀: “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之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无谓之讨论也”。 思考: 如何评价陈独秀上述言论 鲁迅: 鲁迅发表《估〈学衡〉》一文,给学衡派以致命一击。 鲁迅在文中先指出他们的文章语句不通,用错一般典故的实证,指正他们“不能自了,何以衡人”。这些学者们“于新文化无伤,于国粹也差得远”。《学衡》维持到1933年终刊, 历史评价: 在文化上采取保守主义态度;学衡派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中某些偏激的弊端的批评也是不无中肯的 三、与“甲寅派”的斗争 甲寅派的主将章士钊是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1925年7月,他把早已停刊的《甲寅》杂志(1914年东京创刊)以周刊形式复刊,与“学衡派”一南一北相呼应,攻击新文化教育运动和白话文,章士钊发表了《评新文学运动》等文章,反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章士钊与章含之 提倡: “国性群德,悉存文言,国苟不亡,理不可弃”。 他将舆论与权力相结合,重新提倡“读经救国”。发布“整顿学风”令,规定学校恢复尊孔读经, 胡适:《老章又反叛了》 鲁迅:先后写了《答ks君》、《古书与白话》《十四年的读经》等杂文,甲寅派终于随段政府的垮台而失败。 四、“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论争 (问题与主义之争) 一九一九年六月,胡适接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研究一些琐碎的具体问题,而放弃对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提倡“实验主义”,以遏制马列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批驳胡适的改良主义观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变革、革命改造的思想。 胡适又发表《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新思潮的意义》等文,继续鼓吹“一点一滴进化”的改良主义。 1923年胡适大力提倡“整理国故” 1924年创建《现代评论》,标榜自由主义。 第四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一、文学研究会: 成立时间地点: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 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