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监察制度的历史沿革.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结:明古通今,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1.监察官低配高用,地位尊崇,权力显赫 。 2.强有力的职权是监察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保障。 3.监察机关垂直的领导体制为监察职权的发挥减少障碍。 4.监察制度为历朝历代所重视。 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P76-78 第二节 中国近代监察制度 近代监察制度大体经历了湖北军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四个时期。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平政院肃政厅 北洋政府设置平政院,专掌行政诉讼事宜,为便于纠弹,特将专门负责公务员监督的肃政厅置于平政院内,但不受平政院命令和制约。 肃政厅设都肃政史1人,由大总统任命,指挥监督全厅事务;设肃政史16人,负责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公务员行使纠弹权。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 1.监察院地位独立,分区监察。 2.不设地方性监察机构,实行中央监察院派驻地方体制。(监察使署) 3.惩戒权同监察权分离,监察权不得干预惩戒事务。 4.监察机构拥有较广泛的监察权,最主要的是弹劾权和审计权。 5.监察法规体系较完备,但往往徒具虚文。 6、个人控制。 第三节 当代中国监察制度 (一)从1949年至1953年,是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创立时期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19条规定:“在县、市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内设人民监察机关,以监察各机机关和各种公务人员是否履行其职责,并列举其中之违法失职的机关和人员”。 1950年10月24日,政务院根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试行组织条例》。详细规定了人民监察委员会的职权。此外,在地方也设立了人民监察委员会,在中央直属机关、国营企业部门、人民团体和新闻机关设置了监察通讯员。 人民监察委员会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监察制度的创建。 (二)从1954年至1958年,是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时期 1954年9月21日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监察部 1956年9月中共八大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 (三)从1959年至1978年,是我国行政监察制度遭受挫折时期 1959年4月28日,第二届全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撤销监察部的议案。国务院的议案认为:监察部自设立以来,在维护国家纪律、监察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根据几年来的经验,这项工作必须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由国家机关负责,并且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做好,因此,监察部亦无单独设立之必要,建议撤销监察部。监察部撤销后,对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工作,改为一律由各有关国家机关负责进行。 文革时期,监察工作一度停止。 (四)1979年至今,是我国行政监察制度恢复和健全发展时期 1982年正式成立审计署,同时,在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中都设立了审计机构。 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恢复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从而开创了我国行政监察工作的新局面。 1988年5月,监察部颁布了《监察机关调查查处政纪案件试行办法》。 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布《行政监察条例》。 1993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开始合署办公 1997年5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行政监察法》。 第三章中国监察制度的历史沿革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第二节 中国近代监察制度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 (一)萌芽时期—先秦 兼司监察的官员——御史。此外,对郡县及其官吏也进行经常性的监察。 (二)御史机构与监察制度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统一六国后,专门的监察机构应运而生。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府,最高监察官称御史大夫,下设御史若干人。一部分御史专察中央机关及其官吏;另一部分御史则派到地方监察郡及郡的长官。 汉武帝执政期间,在中央建立御史府、司隶校尉和丞相司直三个并立的监察机构,以强化对中央机关及其官员的监察。又将全国分为十三部监察区,在中央御史府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区)的监察事务,监察的重点是郡国长吏、诸侯王和地方豪强。 (三)一台三院制的建立—隋唐五代 针对两汉到魏晋南北朝中央设多重监察机构而导致监察权分散的情况,确立御史台为国家的最高监察机关。为了更好的发挥御史台及监察官的作用,唐代在御史台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加强了御史台内部的建设。 (四)御史台的进一步发展—宋元 “台谏合一”与“风闻言事” 元代:中央设御史台,在地方上建立了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负责监察地方官吏

文档评论(0)

smartxiaoh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