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 “辫子”意象之内蕴与叙事功能探析.doc

《建党伟业》 “辫子”意象之内蕴与叙事功能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党伟业》“辫子”意象之内蕴与叙事功能探析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而制作的电影《建党伟业》,于2011年6月公映,其叙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1年中共成立间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一部政治献礼片,《建党伟业》在媒体的商业化包装下,形成了集历史、政治、经济、娱乐、媒体等于一身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影文化奇观。”[1]近10年来,学界对这一“奇观”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究,知网上标题中包含“建党伟业”的论文就有60多篇。其中有关主旋律电影或红色电影爱国情怀、创作模式、话语建构、审美教育、文化传播、营销策略的研究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其余则涉及叙事策略、历史表达、艺人表演、美术设计、音乐配置、摄影创作、艺术风格、导演感想诸方面的问题,但鲜有文本细读与意象分析之文。辫子的去留,曾成为满清兴亡的标志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象征,在鲁迅《阿Q正传》《头发的故事》《风波》等诸多作品中,辫子也是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的重要意象,电影《建党伟业》中也多处言及辫子、展现辫子。梳理这些与辫子有关的事件、话语及形象,分析它们的内在意蕴,探究这些意象的叙事功能,对更深入地认知《建党伟业》不乏参考价值。

一《建党伟业》中的“辫子”意象及其内涵

电影《建党伟业》中涉及辫子话题与形象的事件有毛泽东理发、张勋攻占南京、教育总长为辜鸿铭等颁发聘书、张勋入京解散参议院、张勋复辟宣统复位、张勋用辫子放风筝、辜鸿铭参加北大图书馆新旧文化之争、罗家伦质问辜鸿铭等,这些与辫子有关的镜头与意象在电影里占了相当多的篇幅。按杨义先生的说法:“叙事作品之有意象,犹如地脉之有矿藏,一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密码之矿藏。”[2]267辫子是身体的一部分,而在哲学们家看来,身体也是社会符号,身体常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政治领域,被打上意识形态标签,用福柯的话就是:“权力关系总是直接控制它,干预它,给它打上标记,训练它,折磨它,强迫它完成某些任务、表现某些仪式和发出某种信号。”[3]文艺作品中刻意建构的身体意象都有特定的内涵,电影《建党伟业》中的“辫子”意象同样也蕴含着生活习俗、政治制度、文化价值等各个层面的特定内涵。

(一)关乎生活习俗的“辫子”意象

留辫作为社会习俗,最初肯定与生产生活有关,然后才逐渐成为群体自觉或不自觉共同遵从的生活方式与伦理规则,最后还有可能成为政治的标签与文化的符号。其间有现实的需要、从众的心理、伦理的约束、政治的强制,也有文化与宗教的认同,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意味着现实需要、从众心理、伦理约束、政治强制、文化认同的改变。

比如,满人骑马、结辫的习惯便与这种现实的需要有关。满人的祖先金人,也是剃发蓄辫的,说明这种习俗形成很早。游牧与农耕的生产方式及生活习俗大相径庭。当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是为了抵御胡人而主动向胡人学习,现在满人入关则反行其道。在农耕文明里,剃发蓄辫不特无用,还带来种种不便,比如劳作的不便、打架争斗的不便。可以想见,当扯辫成为控制他人的手段时,人们心中就多了一种担忧。《官场现形记》便不乏这类叙述,如:“过老爷已被阿毛一把拉住辫子,狠狠的打了两下嘴巴”(第三十六回)[4]264;“其中很有几个体面人,平时也到过府里,同万太尊平起平坐的,如今却被差役们拉住了辫子”(第四十七回)[4]342。一旦走出国门,接触到现代工业文明之后,辫子带来的不便更加显著。比如早期的留美学生与人踢足球时,“将辫子塞进内衣里,有时候缠在头上,辫子一闪开,对对手的诱惑过大”[5]。辫发更不便于机房工作,康有为1898年向光绪所上《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即提到:“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6]按康有为的说法,在“万国同风”的“机器之世”,辫发不仅不利于工作,也不便于生活,其对军事自然也有害,而且妨碍走向世界。可见风俗的形成与改变源出于现实的需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早在孔子那里,头发就具备了伦理意义。在传统中国,伦理与政治相伴相随,一面是伦理政治化,一面是政治伦理化,以至于家国同构,所以头发也逐渐具备政治的意义。如果说曹操以割发代枭首,后儒以解辫削衽为王风被化四夷的象征,还只是伦理政治对风俗温和的侵染,满人以剃发蓄辫为归顺标识,则是基于强暴残酷的政治运动,也更使辫子成为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