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广州剪发易服现象的文献收集与整理.doc

清末民初广州剪发易服现象的文献收集与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广州剪发易服现象的文献收集与整理

摘要:1911年民国政府诞生,对于男性,辫子剪去了;对于女性,裹脚布去除了。但从广州当时社会流行的粤讴可以得知,剪辫并非易事。在民国建立初期,广州人特别是女性对于服制的理解是模糊的,学生在广州女性服装变化中起到一定影响。本文从那时候的一些影像资料中寻找到民初广州的服饰是新潮旧式,中西结合,长袍马褂与西式服饰并行,服饰新奇多样。

关键词:广州;民国初期;剪发易服;学生

1民国建立前广州人抵制剪辫

在民国建立前,广州反对剪辫的人不在少数。1905年夏,有粤讴《唔好自》[1],是“不要剪”的意思,词里大意就是“我和我的辫共处这么久,多久才能长得那么长,怎么舍得剪掉,而且受之父母,生自先天,即使大热天也只是把周围的头发剃去。自古大辫头惹人羡慕,把它抛除是疯癫之事。”认为长辫是国粹,自己的辫子比面子重要。抵制“剪发令”的人,除保皇守旧分子,还有满族人士,甚至表示“宁愿不要头也要留下辫子”,即“吾头可断,辫不可剪”。另外,到1910年秋,清政府设立的资政院议决通过剪辫易服的议案,当年一首粤讴《谁叫剪发》[2]则表示反对剪辫,不理解为何皇亲国戚也会提倡剪辫,认为辫子是清朝的命根,保护辫子,犹如保守江山一样重要。后来随着剪辫风气从军队发展到学校,多数百姓对剪辫一事见怪不怪。

1911年11月9日,省咨议局开了大会,宣布广东共和独立,通知全国。会上,选举仍在香港的何汉民作为中华民国军政府粤省大都督,他下令改纪元年为中国的黄帝纪元4609年,并下令剪发。广东军政府成立后,颁布改元剪发令,民众群情激昂,这一天,广州人热情高涨,男女老少,士农工商,人人都把那连祖宗顶了260多年的“天然锁链”剪掉。当时出版的《兴汉纪念广东独立全案》[3]:“剪辫之踊跃:实行反正之议既决,无论老弱少壮之男子以及士农工商兵,无不争先恐后,纷将天然钻链剪去,是日堤岸一带之剪辫店,自朝至暮,挤拥非常。操此业者,几致食而无暇,到车衣店定购公装衣服者,亦纷至沓来,统计是日剪辫者,尽有二十余万人。”(见图1)记载广州民众剪辫易服的盛况,一天就有20余万人剪辫。如果当时有吉尼斯大全,广州或许也能记录在案。

2民国建立后广州人对服装的迷茫

剪了辮的人还要做一件事,到车衣店订购公装衣服,大家打算面貌一新迎接新政。大部分剪掉辫子脱掉长袍马褂后的广州人并不知道穿什么,新款服装取消了服装等级的差别,百姓都认为清末官僚富商的旗人服装与时代不符,年轻一代开始大行时尚服装之道。有识之士将服装和妇女解放联系起来,声讨缠足,认为传统服装对妇女是一种束缚。

民国初年,广州有几种人是喜欢穿长袍马褂的,如经商的掌柜、在校的教师、银铺的先生,不过长袍马褂本来就是满族人的服装。广州那时候仍有不少旗人,他们多住在老城的中心,如今越秀区中山五路和中山六路等。尽管旗人衣服与本地人区别不大,但他们衣衫腰部必横系一不同色阔寸许的布条,脚上鞋面以厚布密缝榄核形线条,鞋底是木的,密布铁钉,走起路来声音清脆,一看就是旗人。女子服装,长袍蔽膝,袖阔盈尺。满旗头髻,多插横钗,汉旗则梳略长而尾翘的髻,不插钗。满旗天足,履不抽踭,拖之而行,汉旗缠足,但多不作纤纤莲瓣。[4]

更多的人剪辫后不知穿什么。“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的现象到处都是。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年轻人崇尚西方人生活,会选择穿西装(图2[5])。广州第一家洋服店,是1880年创办的信孚成记洋服店,它位于沙面租界附近的沙基(现六二三路)。[6]但西装真正流行却是民国以后的事情。到了上世纪20年代,由于广州是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受西方文化影响,穿着西装被看作接受新思想的象征而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广州也越来越多年轻人把穿西装视作时髦。穿西装的男子极多,有教师、学生,各机关的办事员和洋行职员。

在广州惠爱路(今中山五路),有一间九同章绸缎店,原先是以缝制中服闻名的,但见西装流行,便专门在营业厅开设西服部。因“九同章”手艺出色,岭南大学师生的西装后来全都由它承做。岭大学生外出,西装笔挺,洋派十足,当时广州的女孩子中流行着“法政公(老的意思),高师穷,一中广府唔中用(不合适),农业工业晒到黑,惟有岭南才做得(合格老公)”的顺口溜。[7]

3民国建立后广州女性的服饰

清末以来,妇女服装已发生较大变化,民国初年剪辫易服风气又使这种变化推波助澜。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妇女的装饰趋于洋化,追新求异成为部分市民的服饰时尚。然而,作为学生,盲目追求奇装异服必然引起教育当局的不满和担心。1913年,一些时髦女性的奇异服装很快令广东女学生仿效,就像当下女学生疯狂追星一样。报道说“穿着猩红裤袜,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其始不过私娼荡妇所为,继则女学生纷纷效法。”[8]就算当时没有网络但时尚流行要素也是无法掩盖的。广东那边女学生刚刚流行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