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清单精编版(实用,必备!).docx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清单精编版(实用,必备!).docx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47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清单精编版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的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旧石器时代(距今170万年——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生产和生活状况:①打制石器;②从事渔猎和采集;③群居生活;④学会用火。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5000年):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拓展】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二、夏、商和西周

(一)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政治制度:=1\*GB3①禹死启继,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2\*GB3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专职官员;=3\*GB3③地方管理:聚族而居,夏王直接统治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二)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1.文化:①文字:甲骨文②器具:青铜器(用于祭祀和战争,是政治权力的象征)

2.政治制度:内外服制,松散的方国联盟(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都城镐(hào)京,史称西周。

2.国家管理: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封建制)

原因

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对象

王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等

内容

周王:授土授民,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诸侯权力: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继续分封。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同姓居多,且位居重要位置

评价

积极

①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结构。

②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消极

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2)宗法制:调整血缘宗族内部关系的法则

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特点);大宗和小宗的相对性;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按血缘关系形成森严的等级

与分封制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评价

积极

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团结。

②有利于发扬尊敬祖先的传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祖国统一

【归纳】早期国家的特征(夏商周):

政治:①神权和王权相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局面。③逐步向集权过渡,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④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⑤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⑥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君主权力(商周政体中的原始民主传统)

经济:①农具粗糙;土地国有,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集体劳作②青铜铸造发达、丝织业

思想文化:①成熟文字②礼乐文化③逐渐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④民本思想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政治:列国纷争,礼崩乐坏,王室衰微,社会动荡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争霸战争

3.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兼并战争。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二)民族关系:“华夏”认同(认同华夏文化)

1.表现: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②进入战国,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2.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1.农业:

①生产工具: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

③经营方式:由集体耕作向小农经济转变。

④农业技术: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⑤水利: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2.手工业: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铁器广泛使用。

3.商业:“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不少私营工商业主富比王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二)变法运动

1.背景:①经济: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阶级: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社会阶层流动加快。③政治:各诸侯国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增强自身实力,纷纷变法。

2.结果: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政治体制。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三、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儒家学派

文档评论(0)

shusheng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