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依恋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幼儿依恋的发展依恋的内涵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难舍难分)主要表现: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接近、依偎和跟随动作特点:最愿意与依恋对象一起依恋对象更能安抚孩子高度安全感第2页,共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依恋行为的发展过程无差别阶段(0-3月)其外显的行为(如微笑、抓握等)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手段,是依恋的萌芽(爱笑的孩子,他在笑什么?)选择阶段:熟悉与陌生成员的反应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2岁):对母亲或主要养育者的依恋的形成(这个时候爸爸的角色:游戏对象)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3岁以后):依恋对象转向老师和同伴在幼儿园阶段,依恋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寻求老师和同龄人的注意与赞许的反应阶段。(老师:寻求注意和赞许;同伴:人际交往的丰富性与不稳定性)第3页,共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依恋的类型及成因陌生情境测试测验对象:2岁以内的婴儿。l测验的方法和步骤:1、让母亲与婴儿一起进入一间有玩具的房间,之后母亲鼓励孩子玩玩具和探索环境,当孩子玩的时候,母亲陪伴在身边。2、进来一个陌生人,先是保持沉默,再与母亲交谈,然后接近婴儿。3、分离:母亲离开,婴儿产生分离焦虑,陌生人努力安慰和引导婴儿继续玩。4、团聚:母亲重新回到婴儿身边。第4页,共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类型安全型: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的玩玩具,只需要偶尔接触,更多的是眼神、微笑等有距离的交流。在陌生情境中,有安全感,母亲离开时会苦恼不安,有寻找行为。回来后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并很快平静下来,继续游戏(70%)回避型:母亲在或不在采取无所谓态度。母亲离开时,不紧张也不焦虑,母亲回来了,不予理会,或短暂欢迎(20%)反抗型:要离开前就很警惕,要离开时极度反抗,短暂分离也大喊大叫。母亲回来后反抗态度,母亲的接近,会生气推开拒绝,回去做游戏又不太容易,不时往母亲那里看。也称矛盾性依恋。第5页,共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成因(母亲行为特点的差异及婴儿气质)安全型:对儿童所发出的各种社会性信号、需求非常敏感,并给与积极回应;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儿童,而非强求儿童适应自己的情绪和个性;对儿童总是充满爱心和关怀,富有充沛的情感与良好的情绪表达;经常搂抱、亲吻孩子,从与孩子密切的身体接触中感受到无限乐趣与喜悦回避型:对信号和需求不敏感;对孩子没兴趣,接触很少;对孩子感情冷淡,经常用生气、怒气冲冲的方式对待儿童反抗型:对孩子有兴趣,经常接触;对儿童的要求和信号不能正确理解,往往做出错误的反应;对孩子表现出多变的、不稳定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气质差异(姐弟俩的故事)第6页,共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依恋的理论习性学(本能;种系的保护与生存;印刻效应)心理分析理论(母亲的喂食为幼儿提供了嘴的本能满足)社会学习理论(恒河猴实验;身体的接触的舒适比食物更能建立依恋关系)认知理论(对人的区分,必须具备认识永久客体的能力)第7页,共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8页,共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