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docx

第3课时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时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有关地震的信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是有较多的接触与积累的,特别是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以及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尽管学生对地球的内部结构有所了解、对地震的现象并不陌生,但对地球内部运动与地表形态变化之间的因果联系却不清楚。这也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前概念的水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

*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难点

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班级记录表。

学生准备

泡沫小盒、保鲜膜、泥土、水、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一、聚焦

1.复习导入:地球的结构。

2.谈话: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核中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3.展示图片:地震后的公路。(地震后的公路路面隆起、断裂)

4.聚焦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

通过对地震后路面真实情景的展示,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地震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研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探索

活动一:了解地震的成因。

1.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猜一猜: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思考交流,提出自己对于地震成因的观点。

3.谈话:要想解开地震成因之谜,我们需要观察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根据现象作出假设,并用实验验证我们的假设。

1.实验前引导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知识对地震的成因进行假设,明确模拟实验的目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二、探索

4.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实验材料分别模拟什么?

预设: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什么?

预设:除了要观察“地面”的变化外,还要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

5.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汇报。

7.用课件展示岩层弯曲和断裂,错动的图片,根据实验现象和对图片的观察,试着对地震的成因进行解释。

8.小结:组成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板块边缘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地震的高发地区。

活动二:了解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1.提出问题: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2.用课件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3.师生交流。小结: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极大地改变地表形态。

活动三:制作抗震防灾海报。

1.思考: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呢?小组交流分享。

2.分组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2.在实验前指导学生明确实验中各个材料分别模拟什么,使学生将自然现象与模拟实验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将实验中获得的证据用于解释自然现象。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地震对地形地貌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从阅读、分析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研讨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试着分析一下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为什么?

2.解释汶川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汶川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此次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壳运动和地震的成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会用知识解释真实现象。

四、拓展

地震发生前自然界是否会给我们发出一些预警信号?

板书设计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板块不停地运动:碰撞、分离

地壳或岩石圈机械变形、变位:升降、漂移、褶皱、断裂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模拟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虽然对模拟实验兴趣浓厚,但实验易乱,易失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在教学中要有序地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精心设计。

文档评论(0)

文档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各类文档分享交流word,pdf,excel等格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