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凌河保护区治理与保护.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 30 - PAGE \* MERGEFORMAT - 1 - 辽政办发〔2016〕76号 附件22 辽宁省辽河凌河保护区治理与保护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是建设辽河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强辽河、凌河治理保护,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和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以下简称“水十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实施综合评价 为了做好辽河、凌河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省委、省政府在辽河、凌河治理和保护工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2010年分别划定了辽河、凌河保护区,成立了辽宁省辽河、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区范围内统一依法行使环保、水利、国土资源、交通、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实现了河流治理和保护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这项举措为全国河流管理开启了一个新模式,同时也为建设生态河流,实现系统化、科学化的河流管理,恢复河流健康打开了新局面,“十二五”期间,辽河、凌河保护工作取得重要成就。 (一)辽河凌河干流水质继续向好。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全指标考核,辽河在2012年底率先摘掉“重度污染”帽子的基础上,2013年守住了干流IV类水质的底线,支流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3%,III类水质的时段、区段明显增加;2014年实现国控断面全年各时段达到IV类以上水质,尤其是氨氮年均达到GB3838-2002 III类标准。 ——凌河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明显好转,2014年IV类水质达标率为85.1%,COD、氨氮等指标的浓度均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值。地表水环境质量达III类标准以上优质率平均为47.76%。 (二)辽河凌河干流防洪安全持续好转。 ——通过实施堤防的除险加固、河势控导、滩涂整治、疏浚清障以及生态蓄水工程等措施,辽河干流的防洪能力得到加强,河势趋于稳定,经受住了2013年“8.16”近10年一遇洪水的 ——大小凌河经过综合治理,清除了高稞作物,疏浚了河道,提高了防洪标准,在抗御2012年“8.04 (三)辽河凌河生态带格局基本形成。 ——辽河从福德店到盘锦入海口538公里长、440平方公里的生态廊道实现全线贯通。保护区地表整体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由2010年以前的13.7%提高到了2014年的81.3%,植物种类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快速恢复与保护。 ——辽河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显著提升,截至2014年,保护区内累计监测到鱼类46种、鸟类89种、植物228种、昆虫350种。辽河入海口的斑海豹种群保持稳定,沙塘鳢、银鱼数量显著增加,生态系统生物链更加完善。 ——凌河干流河滩地植被覆盖率由2010年的32%提高到2014年的80.5%。干流两岸初步形成了生态长廊。 ——凌河保护区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多,2014年监测到鱼类22种、鸟类70种、植物232种、昆虫161种、兽类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数量显著增加。绿头鸭与赤麻鸭已观察到1000多只。在义县与凌海首次观察到天鹅种群。 (四)辽河保护区河道槽蓄水量明显增加。 ——通过新建干流17座生态蓄水工程以及支流汇入口湿地、坑塘湿地、牛轭湖湿地,同时采取河道清淤疏浚、调整蓄水工程调度方式等措施,辽河保护区内河道槽蓄水量可保持在1.4亿立方米左右,比治理前增加一倍,充分发挥补给地下水、增加生态水量、防止海水倒灌、改善干流水质和渤海湾水环境等综合功能。 (五)辽河凌河保护区综合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完善综合管理责任体系,建立长效管理体制,切实保障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采取省局统一领导,省、市、县局、河道所分级负责,工作延伸至乡、村的工作模式。 ——建立了行政执法与保护区公安机关联动的综合执法体系,省、市、县辽河局和基层站所的四级管理体系和同层级责任领导、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责任体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基本形成范围清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的管理网络。 (六)提高了城市品位,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辽河沿河14个县(市、区)均有别具一格的行洪安全、生态怡人、景色优美的辽河自然风光。 ——凌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穿过的12个县级以上城市,通过加强防洪工程综合整治,修建城区段生态景观、滩地带状公园和污水处理厂等,改善了沿河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和竞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七)合力推进辽河凌河治理保护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各级政府基本建立了“统一抓、统一推进辽河、凌河治理保护”体制机制,各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支持辽河、凌河保护区建设。 虽然两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

文档评论(0)

docz-y984ht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