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概述1,3-丙二醇研究进展总结与展望概述研究背景1,3-丙二醇理化性质生产菌种研究背景1,3-丙二醇(1,3-PD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作为溶剂用于油墨、印染、涂料、药物、润滑剂、抗冻剂、化妆品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和对苯二甲酸反应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PTT是一种具有耐磨、高弹性、能连续印染、可生物降解等优良性能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型聚酯高分子材料。PTT生产的关键在于其单体原料1,3-丙二醇的来源,其成本高低直接影响了PTT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规模,1,3-丙二醇生产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是限制PTT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因素。目前1,3-丙二醇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化学合成法,但由于其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条件苛刻、资源浪费等缺点,致使以“绿色环保”为特征的微生物生产法成为目前开发研究的热点。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10%的副产物甘油,随着生物柴油产量的增加,副产物甘油的产量也会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也会导致甘油价格的迅速下降,有效利用其副产品甘油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生物柴油下游产品开发的关键。目前,1,3-PDO的生产方法主要有3种,即氧乙烷羰基化法、丙烯醛水合加氢法和微生物发酵法.Shell公司于1996年实现了环氧乙烷路线的工业环化生产,Evonik公司(原Degussa公司)发明了以丙烯醛为原料的生产路线,Dupont公司提出生物发酵法制备1,3-PDO.以3-羟基丙酸甲酯(3-HPM)为原料通过酯基加氢和甘油选择性氢解制备1,3-PDO也正在得到人们的重视.此外,印度的Malshe报道以甲醛和乙醛为原料,通过羟醛缩合反应,制得3-羟基丙醛(3-HPA),在异丙醇铝的催化作用下还原制备1,3-PDO.Simmons等报道使用均相Ir催化剂,通过丙醇端基C-H键活化制备1,3-PDO.1,3-丙二醇理化性质 1,3-丙二醇,化学结构式为CH2(CH2OH)2,无色或灰色粘稠状透明液体,有吸水性质,可与水、乙醇、乙醚等溶液混溶,难溶于苯、氯仿,熔点为270C,沸点为210-2120C。1,3-丙二醇为二元醇,同样具有普通二元醇的大部分性质。例如,能够和羧酸在高温下聚合生成酯;可与异氰酸反应生成氨酯;在过量高碘酸(HIO4)存在下被氧化成甲醛和甲酸;在酸的催化作用下与醛酮反应生成二氧代烷等。1,3-丙二醇无腐蚀性、对眼和皮肤无刺激作用。生产菌株目前,人们发现的能够代谢产生1,3-丙二醇的微生物菌种都是细菌,这些野生型菌株都只能以甘油为碳源发酵生成1,3-丙二醇菌株集中在肠杆菌科、梭菌属和乳杆菌属。主要有肠道细菌中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弗氏柠檬菌以及成团肠杆菌,乳杆菌属的短乳杆和布氏乳杆菌,梭菌属的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和巴氏梭状芽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弗氏柠檬菌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具有相对较高的1,3-PDO产量和较高的底物转化率以及生产强度,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三种菌种。菌株筛选高效的菌株筛选策略的获得是通过对甘油厌氧代谢途径和产物成分进行分析得来的。转化甘油为1,3-丙二醇途径的代谢副产物乙酸、丁酸等可以改变培养环境的pH,在溴甲酚紫做指示剂的情况下,pH从5.2到6.8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紫色。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PDOR)可以催化3-羟基丙醛和1,3-丙二醇之间的正向、逆向反应。在高浓度1,3-丙二醇存在下,逆向生成大量对细胞有毒性的3-羟基丙醛,它能抑制菌体细胞生长和发酵研究进展菌株生产工艺菌种传统诱变唐广明等选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建立了一种高效高通量的摇瓶传代连续富集培养筛选抗产物抑制菌株的方法,筛选出了4株抗1,3-丙二醇抑制且高产1,3-PD的菌株摇瓶传代连续富集培养时,解除抑制的菌株生长速度比较快,在传代过程中逐步占优势,如果优势得以显现,宏观会表现出摇瓶的菌浓比较高,这样初筛就变得很直观基因工程改造菌种甘油代谢有氧化和还原两个途径,还原途径中的甘油脱水酶、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和氧化途径中醛脱氢酶为关键酶,其中甘油脱水酶为限速酶,同时,此酶的催化产物3-羟基丙醛对细胞有毒害作用,需同时转化3-羟基丙醛为1,3-丙二醇张延平等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醛脱氢酶基因后,1,3-丙二醇合成浓度明显提高了27%-42%3-磷酸甘油的积累也会降低1,3-丙二醇的产量,由此可引入代谢途径使其向1,3-丙二醇转化基因工程菌构建策略MGonzalez-Pajuelo等人发现Clostridiumbu-tyricumVPI3266对粗甘油的耐受性和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