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10 文言虚词.pdfVIP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10 文言虚词.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10文言虚词

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

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

可不译。

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

“得”。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译时应省去。

④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

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⑤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

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3.作动词:往,到去。例: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②诸将请所之。③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

义项指前一个“之”)④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⑤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⑥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

项指后一个之“之”。)

二、而

1/15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

且”或“而且”。

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

“但是”“却”。

⑤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⑥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

状语。可不译。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你”。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4、【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

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6、【既而】不久,一会儿。

三、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

“它的”(包括复数)。

②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

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

③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④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⑤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2/15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

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

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四、以

1.介词,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

壁之下。(《石钟山记》)

2.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

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介词,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介词,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介词,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

3/15

7.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

文档评论(0)

【名校真题共享】涵盖小学至研究生,科目齐全。提供历年真题、模拟试卷、解析答案及高频考点分析。拥有教育界资深团队,平均教龄超10年,深谙考试趋势。不仅限于数学、英语,还包括理化生、文史政及专业科目。附加个性化学习计划定制,助您高效备考。一键获取,提升成绩,我们是您升学路上的坚实后盾。欢迎各界学子访问交流,开启学霸模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