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愁》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理解深刻的主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激情。

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诗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境的把握,体会诗歌的旋律美和精巧构思。

四、教学手段

朗读、讨论、探析、练习。

五、教学设想

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它用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结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余光中先生的《乡悉》以一组偏实的比喻性意象抒发了海外游子对故土故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我以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人的情感脉搏一起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赏析诗歌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营造平等宽松的民主教学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先让学生在通过听歌曲中去谈最想家时的感受来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反复诵读、角色换位想象、歌曲渲染、迁移发散等方式让学生对诗中的意象进行再体验,再感悟。通过小组成员互动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这样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师生关系融洽,从而营造一种教也愉悦、学也愉悦的和谐的教学情境。

(一)思维启动

1.谈谈学生对生活中对思乡的认知,搜索古诗中所学过的蕴含思乡之情的名句

小品潘长江演的《一张邮票》,一张邮票凡曾离家出门的游子,必有乡愁的意识。当你想家的时候,那种强烈的思念涌上你的心头,这时候“一张邮票”你会说乡愁是什么?又有啥样子的感受呢?的确,一个人离家的日子越长,思家的情就越浓。台湾离开大陆已孤独地漂泊了五十多年,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却一日未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台湾诗人余老的心声,去感受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2.对余光中先生《乡愁》创作背景的简析

边欣赏音乐《乡愁四韵》边了解作者,感受作者那浓浓的乡愁。

诗人祖籍大陆福建永春,台湾十大诗人之一。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创作,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目前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任教。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已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有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渴望团聚、渴望统一、渴望早日结束人为的阻隔和多年来的分离之苦,因此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篇。

(二)共讨探究

1.学生朗读这首诗。(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后学生自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互动合作、竞争合作的能力。)

2.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这首诗,并纠正学生的朗读。

3.朗读欣赏。

4.朗读要求

语速(舒缓)语调(深沉)感情(深挚)节奏(多停顿,不宜读长句)

5.再欣赏朗读示范。

6.反复诵读、角色换位想象,探究分析课文(师生共讨解决)。从诗的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浓浓乡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颗炽热。

(三)创新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并激励他们要有探究的精神)

1.《我的中国心》听着这首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饱以沧桑的老人,站在海峡彼岸,遥望大陆,满目贮满愁,那么,如果你是这位老人,此时你在想什么?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请以“大陆,我想对你说……”说一两句话。

2.《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闻一多所说的“七子之歌”,现在惟有台湾仍与祖国天各一方。请你选取一物仿例诗意地道出期盼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心理,勇敢地尝试一下,相信你会说得更好。

例:月有残缺日。更有团圆时,我心寄明月,两地共一统。我盼回归之心,可以给一个诗意的名字:“月亮代表我的心”。

我说:乡愁是一轮皎洁的中秋月。(望月思乡)

乡愁是一条柔柔的杨柳枝。(相思情绵绵)

乡愁是一只翩翩的大雁。(传递思乡之情)

(四)拓展小结

1.诗人为了抒发为同年龄时期对故乡的思念,精心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所联络和传递的是母子之间的情感,突出家书的重要地位;“船票”所寄托的是诗人渴望与新娘相会的夫妻之情;在“坟墓”中,母亲化作了永恒;“海峡”里一湾浅浅的水,隔开诗人喜赴大陆的步履。整首诗的中心情结是母亲和故乡。诗人愁中之愁的最终对象乃是处于分裂中的祖国母亲,这是诗人真正的、最大的、最深沉的“乡愁”。

2.诗人不仅跳出思乡、思亲这种普遍的感受,它还高于其他写乡愁的诗作,这一点谈谈你的感受。(诗人把个人的悲欢与祖国之爱、民族之爱交融在一起,在个人经历的倾诉之后,诗人集中抒发了身在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

(五)自学探究(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语言的能力)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景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请你谈谈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借助时空变化一步步把乡愁深化,使抽象的乡愁变得具体、生动、感人。)

2.本诗的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