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知行合一 劳语相融》.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行合一 劳语相融 ——浅谈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的相融共育 摘 要: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因此要取得最优化的效果,需要 得到所有学科的支撑,语文学科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当明晰教材中的 的“劳动教育重点” ,探究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相融共育、知行合一的主体路径与 意义,试图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关键词:劳动教育 小学语文 有效融合 多元评价 引 言: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老师要探究各种有效策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因素,积极地将劳动教育与小 语文教学进行融合,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顺应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相融共育的现状 小学语文在众多学科中占据主导地位,承担更多育人的功能。但众多教师在语文教 学中过多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忽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也承载着语文劳动 教育独特的思想内涵,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其次,部分老师在语文教学中 老师没有掌握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方法,无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渗 透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对劳动活动的理解和体悟,获得劳动价值认同感。 二、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相融共育的意义 1.着眼于教育的功能,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呈现出横向融合的关系。小学语文课程 不仅具有立德树人的功能,更具有劳动教育功能。经过筛选、整合,挖掘小学语文课程 教学中隐性的劳动教育素材,把相关的语文学科和劳动教育相融,既达到高效学习,又 更省时、省力地对学生进行劳动和语文学科教育。 2.着眼于教材的体系,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呈现出直接的关联。大量的劳动题材被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目的在于弘扬劳动精神。所以,语文老师要深刻地理解编者意图, 寻找语文教材当中的劳动教育契合点,探索劳动教育与语文教育相融的有效实施路径。 3.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语文学科在实现劳动教育最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可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劳动观念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具备热爱劳动 的意识,拥有劳动的能力,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智慧。 综合以上三点,足以见得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相融、渗透、共育意义重大,是值得 探究的。 三、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相融共育的途径 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如何相融共育呢?我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以开展主题式活动为 途径,从劳动教育观的树立、劳动文化的传承、劳动教育的体验这三方面实施,实现劳 动教育与小学语文相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设立“智 · 融合”主题,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新时代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育,更注重德育的培养,让劳动教育走进小 语文的课堂,弘扬劳动精神,是时代发展需求。所以,我致力于打造“智·融合”主题, 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劳动与语文“智·融合”主题的开展可在重点学习蕴含劳动精神的文章、古诗词等 学习过程中进行。三上课本里的文章《赵州桥》一课隐藏着劳动教育契机。在课堂上,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的思想,体会到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时期, 劳动人民建设的赵州桥不仅坚固而且美观,从而感受到劳动人民充满了智慧和才干,树 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又如三下《守株待兔》一课,教师带领孩子们在课堂上深入理解 这篇文言文的含义,孩子们对农夫整日不耕作,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的到来,最后田地 荒芜,一无所获的结果留下深刻印象,体会到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再把这篇文 言文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加以心中所想、所感,明确劳动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懂得用双手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 语文课本中诸如此类蕴含劳动教育契机的文章还有许多,我们可对小学阶段所有年 级教材的系统梳理,如《悯农》《《清平乐·村居》《落花生》《朱德的扁担》《千人 糕》《乡下人家》等,然后以劳动与语文“智·融合”主题的方式开展,在整合教学中 突出重点,强化关联,让隐藏的劳动线“显性化”,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智慧、劳动的 伦理、劳动与创美、自主劳动。 2. 开拓“和 ·传承”主题,引领学生知晓劳动文化最美丽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育,因为劳育的根本在于提升学生心志,使其 全面发展,故学生的劳动文化不可缺少。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融合劳动文化的思想,旨 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价值,懂得传承劳动文化。 我们可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及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