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聚焦核心素养 还原语文本真” 论文.pdf

初中语文 “聚焦核心素养 还原语文本真” 论文.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焦核心素养 还原语文本真 摘 要:肖培东老师执教的《猫》这一课,立足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问题的巧 妙设置、文字细节的咀嚼及朗读教学的运用,聚焦学生思维发展、语言能力提升及情感体验的丰富, 同时以浅入深,还原出语文育言育人的本真。本文就此加以评析,以强化名师公开课对中学语文教 学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肖培东,散文教学,核心素养,语文本真 引 言:《猫》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其出处为郑振铎所著《家庭的故事》 短篇小说集,然而其文体更偏向散文。对于这篇特殊文体的文章,作者在自序中说“他们并不是我 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意味本文具有超越语言文本的内涵,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深处成为本文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在肖培东老师的《猫》这节课中,他 的课堂教学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浅浅的教”,巧妙引导学生抵达文本深处,还原语文 的本真。本文就此浅析肖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 一、巧设问题,聚焦思维发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将学习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语文作 为文本承载信息与情感的学科,为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教学中更需注重学生的思维 的启发。在肖老师的这节课中,进行了多处精妙的问题设计及引导,从教学的导入、结 构的推进到文旨的剖析,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而又不乏波澜。 以深刻的导入作为教学的开端,可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的激发出来,提升学生的 学习热情。教学导入有多种形式,如资料导入、角色导入、问题导入等,而肖老师在《猫》 的教学过程中以由文中配图引发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问题设置本 已颇有新意,在后续引导问题的回答中又别具匠心。首先肖老师于课堂伊始即抛出问题 “猜猜书中插图是文中三只猫中的哪只猫”,并以“我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话说”来鼓 励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各抒己见,答案既涵盖贯穿全文的三只猫,也包含毛色、形态及 神态等各个方面,同时肖老师对答案进行评价与质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但最后肖 老师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是哪只猫,看似没有结果的问题,殊不知学生在推断猜测的过程 中,对课文进行不断回顾与对比阅读,已经明确了三只猫构成的文章主线,对文章内容 也有了整体感知。 1 在后续的结构推进中,肖老师先是提出三个问题:三次养猫有什么是共同点?(生 答“亡失、难 ”),是什么把 “亡失”跟 “难 ”紧紧连在一起的?(生答“我对于它的 亡失比前两只猫更难过得多”),进而追问:“比”字告诉我们什么?这篇文章最重要的 写法是什么?引出学生回答“前面两只猫的外形、特点、性格和最后一只猫做对比”, 从而将教学重点转向研究第三猫。这是肖老师在对学情的精准把握下做出的取舍,既顾 及了全文的阅读,归纳比较后强调重点,也避免了出现“泛泛而教”与“深度语文”的 怪相,同时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来推进教学,带领学生以浅入深,这正是肖老师“浅浅地 教”的教学智慧。 在对第三只猫的解读中,肖老师在带领学生朗读后再次提出问题:我是根据什么来 判定的一定是它的?,学生踊跃回答,带入作者的角色于文中搜索“罪证”,种种证据 似乎坐实了第三只猫的吃鸟“罪行”,此时,学生们已经沉浸于作者角色中,对第三只 猫亦颇有愤恨之情。然而肖老师再次发问:这些证据能叫证据吗?你从书上哪个词语看 出这些不应该成为证据的?,直接把孩子们拉回理智的世界,去质疑“我”的武断,问 答之间,猫的命运与“我”的态度转变皆在孩子们的思维中呈现。 最后,肖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文中共几只猫?,起初同学们的答案局限于未描写 的及想象中的猫,肖老师便再次回顾第三只猫之所以被“定罪”的种种理由,便有学生 得到启发,指出文章中的张妈也是一只“猫”,同学们的思维再次被调动,从李妈、偷 猫的陌生人到“我”和“我的妻子”,均是“猫”或可能成为“猫”,都会受到“猫”所 受到的误解、偏见甚至伤害,主旨由此揭开,“比猫亡失更难过的亡失是什么?是美好 人性的亡失”。至此,肖老师已通过这些这些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章深处。 回顾整节课肖老师的提问及引导过程,无论设问、转折和总结,使用语言均为浅显 易懂甚至口语化的,而学生回答,有的读错字,有的思维定式,有的甚至回答错误,但 是在肖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积极性越来越高,思维越来越活跃,这便是肖老师“浅 浅地教”的教学智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在《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中 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