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并诗-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魏晋的美与深情——《兰亭集序》

南京市第九中学孙霁蔚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一幅字,一篇文来了解魏晋这个历史上独特的时代。这个时代政

治最混乱,精神却最解放,这个时代产生了一批伟大的艺术家,陶渊明,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王献之王羲之父子、谢灵运……从方方面面展现着晋人之美。

一、风神潇洒的书法艺术

(P)下面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后世评论:行书第一。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晋人风神潇洒,书法中的行草,最适宜于表现优美自由的心灵。

字潇洒,文也出色。一边欣赏一边我来朗读第一段。

二、兰亭雅集

顾名思义,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为《兰亭诗集》作的序文。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兰亭集是一次怎样的集会?(时间?地点?为什么集会?)

(P)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修禊(xì):古代三月三举行的活动,在河水中洗浴,将身上的疾病及不祥去除干净。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彼时春光明媚,日暖风和,人们相聚于水边,以漾漾春水洗涤污垢,祛除不祥,这一风俗,称作修禊(xì)。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王羲之:流觞曲水。——文人的雅集,写诗。(雅致、风度、诗意人生)

三、内心世界

在这样的集会中,作者的心情如何,同学们有没有梳理出情感脉络。

乐——痛——悲我们寻着这样的脉络,走进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1)信可乐?哪些乐事?大声朗读课文(骈散结合的句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文采风流之高朋;青山秀水之美景;风和日丽之良辰;流觞曲水之雅事;游目骋怀之快意。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牡丹亭》)

四美具,二难并(王勃《滕王阁序》)

(2)一切都恰到好处。因何痛?痛得没根据?(推荐一生朗读)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快乐有期(保质期),情将倦,老将至。

补充魏晋风貌:清谈。不懂清谈,难成名士。在探讨哲学义理的同时,更成为名士的语言游戏。在清谈中,名士们展示着自己的哲学理论素养与口头表达能力。

喝酒。竹林七贤聚在一起饮酒。服药(五石散)。何晏、嵇康、王羲之等名士莫不服药。五石散的毒性很大,却也具有美容、养生、炫富等多重功能。

王子猷好竹,陶渊明爱菊,和尚支道林喜欢养鹤,魏文帝曹丕擅长弹棋,更有大量名士热衷下围棋。

打扮。傅施朱,佩香囊,更有甚者爱穿女装,顾盼自喜;有些名士不事雕琢,崇尚简易,粗服乱头;更有甚者赤身裸体,百无所忌。他们都将名教礼法抛置脑后,追求自我,标举个性。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快乐短暂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短暂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个古人,是孔子、庄子,相对主义把死和生看作一样都是大事,必然降临的节日。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真正能做到?)

痛:快乐短暂,人生无常。(生——死)

同学们能不能理解这种随着欢乐而产生的“痛”?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快乐到顶点时产生一种失落、惆怅)——兴尽悲来,乐极生悲,盛极而衰,情随事迁。(期待已久的聚会来临,曲终人散时;难得的闲暇时光,接近尾声时;终于得到曾经喜欢的事物,却找不到曾经兴致时……)

王勃: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苏子面对清风明月“浩浩呼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羽化登仙”,愀然,正襟危坐,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更何况,在魏晋,这个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剧动荡,“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多少文人死在权力斗争的年代。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拼命寻找快乐,但殊途同归:年将老,兴将倦,欢乐有期。(永远快乐只是美好的愿望)。

(3)人生之痛表达得很充分了。悲什么?悲与痛有何不同?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有今之视昔。

悲古人、悲今人、悲后人——古往今来皆如此

一己之痛——千古同悲。

四、从一次美好的文人雅集,最后着眼于“死生”二字。讨论:这篇文章消不消极?

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理性的思考,生命的觉醒。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的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对生活、生命的深情。

晋人接受了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直面宇宙人生

“竹林之游”“兰亭禊集”,陶渊明诗,超然、爱美、爱自然的生活态度。

“悲叹”不等于“悲观”。理性、深情者眼中的自然人生。“消极其表,执着其里。”(对生命的执著)

通过这篇骈散结合,行云流水般的散文,我们了解了晋人的生活和思考。什么是魏晋风度?有人作了这样的总结(自由的精神、脱俗的言行、超逸的态度),课后进一步阅读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