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今世今生的证据-教案.docx

高中语文:今世今生的证据-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今生今生的证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全文,依据文题,理想作者的思路。

2.细读文本,找出文中描写的物象与场景,说出作者表达的情感与哲思,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3.重点研讨第4和第6小节,感觉作者诗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情调研:同学们课前读了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很难读懂吗?(难懂)那你觉得难在哪里呢?

学生疑惑:

1.今生今世为什么需要证明?

2.第四节写的大鸟和瘸腿的男人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用这一连串的反问句?

3.第六小节的“一个土坑等待的到底是什么?”

4.为什么有证据,一个人内心生存还是没有谁可以见证?

5.作者写这篇文章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同学们的疑问主要集中在一些句子读不难,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还有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一篇很难懂的文章怎么读懂呢?当我们不懂一篇文章到底想表达什么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哪里入手呢?题目,《今生今世的证据》,那我们就从题目入手,来看文章为我们写了哪些物,哪些景,这些景物又与“证据”和“今生今世”有何关系?作者借助这些景物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与哲思?

二、研读第1-3小节,从物象中体会作者情感。

1.请同学齐读第1小节,结合题目概括第一小节内容。

明确:作者对自己曾亲手破坏家园、毁坏证据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2.作者是如何写自己亲手破坏家园的?

明确:“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3.请大家看投影,如写这段文字改写成“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破坏了家园,毁坏了证据”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原文选择了“院墙、树、圈棚和炉灶”这几个物象,这些东西都是作者家园中的东西,表现的非常具体,表现了作者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板书:物象表达情感具体化、形象化

4.请同学来读一读第2小节,还是结合题目概括内容。

明确:这里写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

5.请同学看投影,“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比较原文与我改写的这一句概括有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明确:原来用来大量的物象,非常具体而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家园,表达了作者对家园依恋,对于自己没有珍惜这些东西的遗憾之情。这些物象从大小到,在递减之中,表现作者的期盼之情。

6.请同学看投影,我把这一段文字进行了分行,大家再读一读,感受一下作者的语言和情感。

明确:这就是一首诗,作者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投影:刘亮程写了不下十年的诗后,写出了引人注目的散文。他说“我努力让自己像写诗一样写每一篇散文,觉得自己还是个诗人。”

板书:诗化的表达

7.请把第3小节用肯定句的形式来表达。

明确:我现在懂得,曾经的生活,有一会需要证明。

三、研读4-6小节,从场景中体会作者的哲思

曾经的生活,为什么需要证明呢?这是许多同学提的疑问,那么我们接着来一起来诵读第4小节。

1.这一小节很多同学觉得读不懂,主要是这段一连串用了很多疑问句,现在老师把这些疑问句改成陈述句,请大家来读一下,概括这一小节主要内容。

这是我曾有过的生活:

我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明确:这些作者回忆了自己曾经生活的五个场景。

2.作者是为什么写这五个场景呢?而且用语气非常强烈的“我真的……吗?”来表达呢?

明确:作者这些强烈的语气表达,这些场景曾经都是深深地印在作者心中,作者用场景的描写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哲思:当证据消失的时候,作者就会对这些生活产生怀疑。

板书:场景:表达哲思形象生动

3.同样都是证据,请大家比较第2小节和第4小节的证据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2小节侧重于物证、静态;指向证明以往的生活

第4小节铡重于场景、动静;指向人的内心世界

4.请同学读第5-6小节,找出文中的物象与场景,概括作者写这些物象与场景的作用。

明确:

物:旧房子、路、村里的人、牲畜、一场一场的大风

景:一棵草、一根木头、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的骨缝

作者:表达作者对从前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在去这些证据之后对曾经生活的的怀疑;说明这些证据的作用:证实以往的生活和内心的生存。

四、研读7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