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用形象说话——文学写作-教案.doc

高中语文:用形象说话——文学写作-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用形象说话

——点亮议论文的语言

江苏省镇江中学徐燕

【学情分析】

文学的趣味,很大程度上是形象的趣味。抽象的思考、精深的哲理,在文学中常常穿着形象的彩衣。高三学生尽管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是语言表达平直空洞、浅白干枯,因而整篇文章黯淡无光。

议论文要真正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离不开语言的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有意识地“用形象说话”,熟练掌握形象说理的基本方法并反复练习,语言就会形色鲜明,生动可感。

【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写作“用形象说话”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树立“用形象说话”的意识。

2.学会引入故事、创设意象、罗列现象、移就传神、排比复沓五种形象说理的方法,增强议论文语言的文学色彩。(重点、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用形象说话

议论文写作讲究立意精准、逻辑周密,以理服人,一篇文章,如果通篇是纯粹的概念辨析、抽象的道理说教,难免单调、乏味。议论文要真正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离不开语言的形象生动。

请比较以下两句话:

例1:一个人的内心不能总是焦虑、忧愤,还要有理想、浪漫,如此,我们才不会远离生命的本位和初衷。

例2:一个人的内心不能总是硝烟弥漫、荆棘丛生,还要风和日丽,山花摇曳……如此,我们才不会远离生命的本位和初衷。

哪一句话能让你眼前浮现出形象立体的画面,唤醒我们的感官,给与我们美的体验?

精彩的议论文往往情理兼具,文质兼美。

回想我们自己的作文,立意妥妥的,结构稳稳的,说理也通顺,但语言平白干枯,仍然暗淡无光。怎样点亮议论文的语言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用形象说话。

二、怎样用形象说话

文学的趣味,很大程度上是形象的趣味。许多作家介绍写作经验说,写作时他能够“看到”所写的一切,他就是“看着写的”。所谓“看着写”,就是用形象说话,调动形象思维,搭建立体画面,写作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进而选用贴切生动的词句,声色并茂地写出自己“看”到的画面。

我们在研读优秀议论文时,就要还原作者是怎样用“形象”表情达意的。

课前我选编了作家王开岭的十个议论性语段,请大家认真研读,划出形象说理的句子,并推敲形象说理的方法。

现在请大家拿出学案,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与周围的两三位同学交流。

我们一起赏析,学习,请大家踊跃发言。

(一)引入故事

语段1

《精神明亮的人》是作家王开岭的代表作,作家是如何引出“精神明亮”这一话题的?

请生朗读相关语段,归纳写法。

福楼拜“按时看日出”,用具体形象、通俗有趣的故事,引出抽象的思考。

这种借助饶有兴味的故事,由事入理,由浅入深,由现象及本质的写法值得借鉴。

当然,这里的故事可以是名人轶事,可以是寓言典故,可以是时事新闻,可以是广告情境等。

(二)创设意象

1.比喻

语段2主题是同学们都曾写过的童年和青春,作家是如何写的呢?

请生朗读出相关语句,归纳写法。

运用比喻修辞,创设“沾露的牵牛花”“黄金般的向日葵”“能量充沛到峰值的电池”“枝叶茂密的大树”“架高的天线”“夏日疯长的额爬墙虎”等典型意象,形色鲜明,生动可感。

2.类比

语段3运用类比论证,用悠然品茶的享受类比纸质阅读的愉悦,用“咕嘟嘟吞水”类比浏览网页的急迫,通俗易懂。

链接熟悉的生活场景,类比旁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比拟

语段4运用比拟修辞,将书比作有血有肉、冰肌玉骨、通灵亲密的朋友,读来形象可感,生动有味。

总结:

综观2、3、4三个语段,无论是比喻、类比,还是比拟,夸张的等修辞,它们都共同创设了形色鲜明的意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读来生动有味。

(三)罗列现象

1.请生齐读语段5、语段6

2.天下父母能给孩子的最贵重的礼物是什么?请生概述。

是没有被污染透支的自然环境,是公正自由、安全有序的清明时代,是温美平和、良性循环的社会人心。

如果只是抽象概述,干枯说理,读者琢磨不透,印象不深。

语段5用一组语势强劲的反问句,列举社会不尽人意、触目惊心的现实,警醒读者,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3.语段6列数自然生命被人类摧残的血淋淋场景,质疑“我们拿什么送给孩子”,血腥的画面横在眼前,无可辩驳,教人心痛。

4.总结:罗列现象,用直观可感的现象代替抽象的说理,可以借鉴。

(四)移就传神

请生默读语段7、语段8,凭直觉划出形象生动的词语。

语段7“微凉”修饰“灵魂”,借触觉之感写内心感受,将无形难言之情写得形象可感,细腻入微。

语段8“偷渡”“染指”“窃取”,三者分明是强盗的行径,三个动词鲜明可感,人类贪婪蛮横的形象跃然纸上。

移就:甲乙两项关联,把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乙事物,收到简练传神,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又如语段1中“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