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顿乐队歌曲《小夜曲》作品与演唱研究.doc

布里顿乐队歌曲《小夜曲》作品与演唱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夜曲》是20世纪乐队歌曲的杰出代表作,通过分析《小夜曲》各个乐章中的特点和技巧,探讨了它如何在音乐表达上展现了女性的情感与追求。通过对音乐的深入剖析,作者发现该作品不仅仅是旋律优美,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是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重要体现。此外,作者还探讨了这首作品如何超越传统古典音乐的影响,开启了20世纪流行音乐的新潮流。

布里顿乐队歌曲《小夜曲》作品与演唱研究

摘要:布里顿为男高音、圆号及弦乐而作的乐队歌曲《小夜曲》是20世纪乐队歌曲的杰出代表作,文章以《小夜曲》每个乐章中最具特点的部分为切入点,从音乐分析及声乐演唱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详尽的分析与研究,以进一步开拓声乐学科的演唱思路与研究范围。

关键词:本杰明·布里顿;乐队歌曲;小夜曲;演唱;情感表达

1943年夏,本杰明·布里顿(EdwardBenjaminBritten,1913-1976)完成了为男高音、圆号及弦乐而作的乐队歌曲《小夜曲》(Serenade,op.31),作品选用“夜”这一相似主题的诗歌为男高音组成套曲,采用一个号角配合弦乐队这样看似简约同时色彩又极为丰富的乐队编制。这部写于二战期间的著名作品,既是布里顿音乐创作中完美极至的代表,又是一个焦虑与疑惑时代的有力象征。

回望19世纪末期,欧洲的作曲家们无可争议地将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的创作推向了空前的极至,但与此同时,这个时期也是衔接传统的欧洲古典音乐与20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阶段。在同一国家甚至同一作曲家身上,新旧风格并存,它们相互影响、融合、转化,作曲家们既沿袭着19世纪的传统,又担负着开启20世纪潮流的重任,他们不停地探索与思考,在继续创作传统艺术歌曲的同时,开始创作大量的乐队伴奏的艺术歌曲,即乐队歌曲(TheOrchestralSong)。乐队歌曲改变了古典艺术歌曲仅以钢琴为伴奏的模式,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戏剧性,是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里的新发展,也是艺术歌曲创作走向高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布里顿为男高音、圆号及弦乐而作的乐队歌曲《小夜曲》正是这一时期乐队歌曲的杰出代表作。目前,国内对布里顿及其音乐的研究尚处浅层,少数专家学者对布里顿及其音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历史学或作曲技术理论方面,音乐表演工作者对布里顿声乐作品的演唱与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为男高音、圆号及弦乐而作的乐队歌曲《小夜曲》区别于声乐学科传统意义上研究的歌剧演唱或艺术歌曲演唱,具有较强的室内乐性质,在当今声乐学科建设日益深化与创新的要求下,本文试图以《小夜曲》每个乐章中最具特点的部分为切入点,从音乐分析及声乐演唱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详尽的分析与研究,以进一步开拓声乐学科的演唱思路与研究理念,彰显时代演唱气息。

时值布里顿创作鼎盛时期写下的《小夜曲》,由圆号独奏的序曲、尾奏及六个乐章组成,整套作品演奏时间约24.05分,男高音演唱音域bb-bb2,于1943年10月15日由重奏乐团(OrchestralEnsemble)首演,沃尔特·高尔(WalterGoehr)担任指挥。这部作品体现了作曲家成熟的创作风格,充分展示了其高超的创作技法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布里顿将这部作品献给两位音乐天才,男高音歌唱家皮尔斯(PeterPears)①彼得·皮尔斯(PeterPears,1910-1986),英国男高音歌唱家,管风琴家,是布里顿艺术合作伙伴,一生忠诚的伴侣。和圆号演奏家丹尼斯·布瑞恩(DennisBrain)。这部作品也是布里顿第一次选用相似主题的诗歌组成套曲,这些诗都充满了关于夜晚、月光、恐惧的意象以及那些从未敢正面展示的自己的想象。作品中,圆号奏出极为自然的和声,好似遥远天籁的号角,给人原始的、最为尊贵的感受;而男高音明亮的音色及要求甚高的音乐控制力更是把布里顿优雅而敏感的审美情趣揭示得淋漓尽致。布里顿在传承了传统音乐写作手法的同时,采用一些现代创作技法,音乐从情感内容的表现需要出发,风格清新、别具一格,具有兼收并蓄的音乐创作风格。声乐部分的创作无论是从音域、音区、还是音型、音调上看,也都是极其优秀和具有典型创新精神的20世纪乐队歌曲的典范。

下面对《小夜曲》进行逐乐章分析:

第一乐章:《牧歌》

《牧歌》的歌词选自英国著名诗人和翻译家查尔斯·科顿的《夜晚四行诗》(TheEveningQuatrains)。科顿以其描写农村风格的诗歌为著名,创作了众多田园风格的诗作。《牧歌》描写了一派天色渐晚,夕阳余照的黄昏景色。整首乐曲曲风温和、柔美,中段速度稍快。乐章调性转换频繁(bD-#c-bE-bD),节拍变换大胆自如,乐章中四次使用了奇数拍5/8拍,并使用3/8拍十二次、4/8拍七次。这样的创作手法比较起传统的写作,无疑新意颇多,让人耳目一新。

演唱此乐章时需注意:首先,音乐一开始的弦乐声部采用了切分式节奏,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变拍点重音的效果,而演唱部分却没有使用这种节奏,因此与弦乐声部重音拍点的错位感比较强烈,歌唱者在演唱时,可在心中默数拍点,待熟练之后方能游刃有余地把握。其次,整个乐章声乐部分的旋律总是迂回于高音换声区②高音换声区即中声区往高声区过度一带的音区,一般来说,男高音的换声区在#f2左右。一带,乐章的声乐旋律一开始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