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配器分析.doc

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配器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0个小节被分为三个部分:主部前、主部中和主部后三部分。主部前由四个乐句和向主部过渡的乐句组成,它们分别描述了主部的各个主题;主部中由五个乐句描述主部的总体结构和功能;主部后则是所有乐器的组合,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和其他弦乐器的组合。2.主部的组织形式主部前的部分是四个乐句作为主导乐器和向主部过渡的乐句组成的;主部中的部分是五个乐句作为主导乐器和向主部过渡的乐句组成的,这些乐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和联系;主部后的部分是由所有的乐器按一定顺序组成。3.主部的布局结构主部前的部

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配器分析

摘要: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揭示了当时广大知识阶层的内心矛盾,是社会最真实写照。《弦乐小夜曲》创作于1880年,作者运用弦乐队的形式进行创作。在作曲的形式上没有改变具有交响性的创作思维。本文以“曲式结构”为线索,以织体”与“配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力图将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配器技术进行较为细致的解剖,进而可以清楚的认识一个音乐作品的“本质是什么”、“织体有什么特点”、“配器怎么配”、“为什么这样配”。在此过程中也分析完成了对一部音乐作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落实到实际感觉的辩证思考过程。

关键词:本质;织体;配器

柴科夫斯基的《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是无展开的奏鸣曲式。由呈示部,连接部和副部三大部分组成,由于本乐章使用的是无展开的奏鸣曲式结构,因此在主部(单二部曲式构成),副部(带扩充单二部曲式构成)每一个主题陈述之后,即获得相应的展开。副部调性终止在主调属方向G大调上,再现时回归了C自然大调,符合传统奏鸣曲式主、副部由主调至属调相同,再现回归主调的原则。下面是乐曲的结构图式(图表附后)

一、引子

(一)引子的主题特点

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第1至36小节的引子部分由四个乐句以及向主部过渡的乐句组成。四个乐句音乐的写法都是以下行级进为核心动机构成了主题(a),其中也包含向上(b)、向下(c)的小跳音程。除第二句以外其它的三个乐句都是在大调旋律的框架上配以平行小调的和声,他们的和声节奏基本相同。

例1

(二)引子的织体特点

柴科夫斯基《弦乐小夜曲》引子部分的织体是来源于四声部的合唱式织体。但是每个乐句在陈述的过程中:重复方式、声部数量、音区调配等方面又有所不同。

第一句的写法最有特点:作者在四声部的结构上,基本是上三声部向下扩展一个八度,低音向下扩展一个八度,当乐队织体上声部与低音还有空隙的时候,作者也在局部重复了十五度声部,使得乐队的上声部始终与低音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织体的纵向符合乐队和声在排列上应遵循泛音列排列原理的要求,即上密下疏中不空。

例3织体缩谱

第二句旋律在低音部,不过为了强调低音声部旋律,所以保持了八度扩展。与第一句相比第二句去掉了上方声部的重复。

例5织体缩谱:

第三句和第四句都仅仅是四声部,偶尔有声部交错的现象。

例7(第三句)

(三)引子的配器特点

在引子的配器中,作者对四个乐句的处理非常的独到。第一个乐句为了有一个气势磅礴的开始,在声部众多的情况下,弦乐没有采用分部(div.)的写法,而采用方便演奏的双音——和弦奏法演奏,这样导致除一提琴声部完整以外,低八度低十五度旋律交错出现在乐队的各个声部,然而由于弦乐队音色相对统一的缘故,这样配器丝毫没有影响音乐对织体的表达,反而这种交织的排列还使整个音响变得非常融合。作者在配写的过程中,把六和弦的重复音也有所省略。

例8乐队谱:

第二句在织体声部上没有第一句那么多,但因为去掉了上方三声部的双音重复,同时又有低音声部大提琴、低音提琴八度的相互支持,使得低声部在低音部的旋律非常突出,加上作者在此将力度记为ff,则继续延续了气势磅礴的音势。

例9

第三句如果只从乐谱谱面来看与前两句相比,似乎平淡了许多,然而,由于这一乐句主旋律音区向上提高了八度,调整回到了Vl.l声部。低声部去掉了沉闷的低音提琴声部,大提琴的演奏同时提高到表情强烈的小字一组音区(高音区)演奏低音的线条,加之Vla与Vl.ll声部交错,使得这个部分非常有别于前后的部分。这样的配器,在听觉上音势十分哀婉,效果丝毫不逊色于前两乐句。

例10

第四句是四个乐句中处理最为平淡的一句,它比第三句低了八度。显然,此时音乐已经进入了引子的结束部分,作者有意的把终止引向了小调的属和弦,逐步的形成了一个弱而暗的结尾。

例11

引子最后向主部过度的小连接的乐句同样是合唱式织体,但这个部分是五声部和声,乐队每一个声部都没有完整的连接,由全部弦乐声部共同拼贴而成,音响上给人感觉弱而浓厚。

例12织体分谱:

CODA部分采用了裁截的手法缩短了引子的篇幅,使得主题与调性保持与引子主题与织体一致,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达到全曲保持连贯和统一。

二、呈示部

(一)主部

1.主部的结构

作品第37至70小节是这个作品的主部,这个部分是由AB两个乐段构成,为单二部曲式。

2.主部A乐段动机

a乐段级进进行的动机(a~)与开头引子的动机(a)有所关联:

例14

a乐段级进动机(a~):

3.主部A乐段的织体特点

主部主题a1两乐汇内包含两种不同的织体结构。主部主题a的第一乐汇(37-40小节)延续了引子部分织体写作的手法仍然以合唱式织体为写作特点,具体不再赘述。

例16织体缩谱

主部动机a的第二乐汇(41-45小节),作者将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