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与舒伯特音乐风格比较——以《思乡》《小夜曲》为例.doc

黄自与舒伯特音乐风格比较——以《思乡》《小夜曲》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自与舒伯特音乐风格比较——以《思乡》《小夜曲》为例

黄自和舒伯特两者在艺术歌曲领域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黄自是我国20世纪初期的音乐代表人物,舒伯特是德奥艺术歌曲的音乐代表人物。两者都是音乐历史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在音乐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对《思乡》和《小夜曲》这两首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进行对比,探究两首音乐作品之间的不同。

一、《思乡》的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黄自1904年出生于江苏川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作曲家。黄自早期曾经到美国去留学,回到祖国之后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工作,在此期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音乐人才。在音乐创作上,黄自卓有建树,并在音乐创作方面也开始了革新。黄自在创作了我国首部清唱剧《长恨歌》之后又创作了无数艺术歌曲。1937年,黄自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辞职,专心编创《和声学》和《音乐史》,还没有完成黄自就因病去世,享年34岁。[1]

黄自一生创作的各种音乐题材作品共有94首,其中包括室内音乐、清唱剧、交响乐、合唱等。而《思乡》这首音乐作品是黄自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创作的,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鼓舞中华儿女奋起反抗。

(二)《思乡》的创作背景

《思乡》是黄自在1932年所创作的,由作词人韦瀚章进行填词。艺术歌曲《思乡》是典型的抒情性音乐作品。19世纪30年代,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时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时期,黄自创作了艺术歌曲《思乡》。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黄自内心中对于祖国和人民的忧思之情以及盼望着祖国能够早日统一的复杂心情,在这首《思乡》中真真切切地体现了外出的游子面对家乡亲人的想念之情,并盼望着祖国能够早日统一。[2]

二、《小夜曲》的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舒伯特的作品既有浪漫主义的特点,也有古典主义的色彩,即兴曲在他的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797年,舒伯特出生于奥地利,是一名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于一身的著名作曲家。虽然舒伯特的一生仅有31年,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舒伯特创作了六百余首歌曲,其中有许多歌曲为人们熟知,不仅如此,舒伯特还有十八部歌剧、十部交响曲、二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四首小提琴奏鸣曲。从这卓越非凡的佳绩来看,任何人都不会想到其实舒伯特出生于一个十分贫困的维也纳家庭,由于父亲是一名小学校长,因而成为了他的音乐启蒙老师。因为舒伯特有着出众的才华,所以在11岁的时候就成功考入了帝国小学的教堂唱诗班,进而得以接触到莫扎特创作的交响曲及序曲,另外,他还能学习到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曲谱。这些学习经历给其后来的音乐创作打下了有力的基础,并促使其走向了辉煌的音乐之路。[3]

(二)《小夜曲》的创作背景

舒伯特与其他音乐家相比,家庭条件很是一般,但他在年少的时候就已经在音乐上有着过人的天赋。由于当时家庭条件很清贫,自身的音乐天赋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但是舒伯特能够进入到寄宿制学校并在那里学习到专业的音乐知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舒伯特感受到自己的父亲在生活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此离开学校外出工作,成为当时的助教导师。在助教期间,舒伯特边工作边创作,最终离开助教选择音乐创作。《小夜曲》的创作基础是悲伤的,这是由于舒伯特生前的作品没有传播到很广的范围,也没有让世界各地人们所欣赏,而是在舒伯特去世之后很多音乐作品才开始被人们所欣赏。在这首《小夜曲》音乐作品中,随着音乐作曲旋律的出现,好像皎洁的月光在音乐作品的旋律下缓慢洒下。在音乐作品中描绘了一个年轻俊朗的小伙子在月光下轻声地弹奏,为心爱之人而浅声吟唱。《小夜曲》这首音乐作品给人一种单纯而又真挚的情感,这也是舒伯特在音乐创作中的一个基本风格方向。

三、《思乡》《小夜曲》的音乐风格比较

(一)两者的相同点

1.加强钢琴伴奏的作用

在早期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中,钢琴伴奏在其中的位置没有进行明确,钢琴伴奏在单一形式下是属于声乐线条的,这样就会让诗歌和音乐两者不能很好地融合。其中舒伯特和黄自在艺术歌曲中都强调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明确表达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通过钢琴伴奏实现与演唱者之间的对话。[4]

同样,在黄自创作的《思乡》中也充分体现了钢琴伴奏主体的重要性。钢琴伴奏与主旋律两者呼应。《思乡》运用了二段曲式,通过变化音塑造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整首作品分为上篇和下篇两个部分,上篇前奏通过分解和弦伴奏来塑造春天的美好,之后又运用了柱式和弦,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表达出外出游子的思乡。下篇运用了琶音,一直到结束再次表现出外出游子思念故乡的无限盼望之情。[5]

在舒伯特创作的《小夜曲》中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清晰地表现出来。《小夜曲》有着德奥民谣的特点,在钢琴伴奏中运用八分音符断奏,在织体的造型下突出音乐形象。这首音乐中的基调是抒情的、浪漫的,表达出小伙子面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憧憬。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