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子与提灯-陈映真文学和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pdfVIP

鞭子与提灯-陈映真文学和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第3期 台湾研究集刊 No.3 2017 (总第151期) TAIWAN RESEARCHJOURNAL General No.151 “鞭子与提灯:陈映真文学和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 俞巧珍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2.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陈映真是当代台湾文学史与思想史中绕不开的话题。 他的文学创作、思想文化论述和 政治实践、他的理想和信仰、正义感和谦卑心,至今仍薪火相传。 陈映真逝世数月之后,由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教平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召开的陈映真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集中 讨论了陈映真小说中“忧郁”与“理性”交织的美学特色、陈映真的左翼思想传统与精神坚守,以及 他坚定反对分裂、致力祖国统一的中国认同及人道主义的情怀等问题。 几位与陈映真有过交往的 台湾文化界人士还通过纪念图文集和纪录片播放等方式向会议展现和追忆了一个日常、生动的陈 映真形象。 此次会议既是对陈映真的深情纪念,同时也打开了陈映真研究的新视野。 关键词:陈映真研究;文学与思想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590(2017)03-0097-06 2017年3月17—20 日,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学所承 办的“鞭子与提灯:陈映真文学和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 心主任、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教授,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先生,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致 辞。 开幕式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教平台执行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学所所长张 羽教授主持。 陈映真夫人陈丽娜女士与来自大陆、台湾、澳门等多个地区的四十多位学者、文艺工作 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以“陈映真的现实主义”“陈映真的文学与实践”“陈映真与左翼”“文本内 外:小说的政治性”为话题,集中讨论了陈映真小说中“忧郁”与“理性”交织的美学特色、陈映真的左 翼思想传统与精神坚守、他的坚定反对分裂、致力祖国统一的中国认同以及人道主义的情怀等问题。 几位与陈映真有过交往的台湾文化界人士还通过影像、纪念图文集和纪录片播放等方式向会议展现 和追忆了一个日常、生动的陈映真形象。 一、从“忧郁”到“理性”的写作者 陈映真是当代台湾文学史与思想史中绕不开的话题。 他对历史洪流中个体生命境遇与精神伤痕 的关切和思索,对弱小者、“无名”者的同情与悲悯的情怀,对激变时代里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 与未来的深沉忧虑,对祖国深情而执著的信仰,深深影响了两岸知识界的几代人。 他拥有众多追随者 崇拜者,却少有人真正懂得他的政治立场、历史眼光和扩及全人类的人间大爱。 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正是他不断被言说的思想资源,同时也映射出“统左”派在台湾所面临的某种艰难处境。 作者简介:俞巧珍,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学所2014级博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97 · 台湾研究集刊 2017年第3期 陈映真早期的小说常被认为弥漫着知识分子的忧郁气息,犹如鲁迅先生收于《彷徨》的系列作品, 流露着“梦醒了之后无路可走”的精神困境。 陈映真自己也在《试论陈映真》中夫子自道,认为 1965 年之前的作品显得感伤而苦闷。 而正是这种接近于青春期的忧郁和苦闷的气息,在当时的特定语境 下,吸引了众多陈映真迷。 台湾清华大学、淡江大学吕正惠教授通过追忆自己的阅读经验认为,对陈映真1960 年代小说中 “知识分子苦闷心境”的特别关注,主要原因是将陈映真作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般典型来看,并未留意 他的特殊性。 他认为这种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