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唐才常与自立军起义.pdf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唐才常与自立军起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年朋友们,今天要向你们介绍的是中国近代维新变法史上的一个重要 人物—唐才常。提起他来人们也许有些陌生。他不如同时期的康有为、梁启 超或者谭嗣同那样声名卓著,但从倡导湖南维新到领导自立军起义,他的一 生也是轰轰烈烈,可赞可叹的。 唐才常与谭嗣同都是湖南浏阳人,两人以推动湖南维新而名重一时,被 人尊称为 “浏阳二杰”,唐比谭小2岁,两人不仅志趣相投,就连脾气都差 不多,都是铁打的硬汉。谭嗣同在北京就义时高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令人回肠荡气。唐才常死于武昌,临死留下绝命诗: “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洒荒丘。”追随谭嗣同亡魂西去,实现了两人 生前 “生同志,死同烈”的誓言。他们都是为了挽救中国免遭帝国主义亡国 灭种而英勇牺牲的爱国志士,是无数先烈中的一员,他们不屈不挠追求救国 真理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下面将介绍唐才常烈士的一生事迹以飨(xi ǎng)读者。 一、浏阳二杰 唐才常字伯平,号绂 (fǔ)臣,也号佛尘,1867年出生于浏阳一个破落 的官僚家庭。 唐才常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由一个中世纪的封建大国被西方列强的大 炮轰出中世纪,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渡时期。经过第一、二次鸦 片战争,清王朝割地赔款,被迫开放了许多沿江沿海地区作为通商口岸。马 可波罗所提到的遍地都是黄金的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帝国似乎正在层层撩起它 的面纱。西方列强在军事进攻的同时,也配合着经济掠夺、文化侵略的勾当, 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轰炸。 中国人民并不甘心沉沦,从列强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中国人民从来没 有停止过斗争。在武装反抗的同时,他们也开始了学习西方知识、技术的新 尝试。 1 魏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首次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大胆设 ② 想,就是说要学习外国人的先进技术来对付外国人。多年以后,冯桂芬 、郑 ③ 观应 等人又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提出 “采西学、制洋器”。这个思想在当时 愚昧自大的社会中如清风拂面,教人清醒。清政府也从巩固自身政权的目的 出发,在1861年成立了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对外交涉,并开始 了著名的 “洋务运动。” 唐才常就是在这种时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20岁之前,他和同代人一 样,在故纸堆中寻章摘句,耗费才智,如他自己后来自嘲的那样 “低首催眉, 钻研故纸”。少年时代,唐才常已表现出他的过人之处, “深沉好学”且成 绩突出,因此在1886年19岁那年,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在县、府、道 三级考试中都得第一,连中三元,一时在浏阳传为美谈。这次考试,唐才常 1 ①魏源 (1794—1857):清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② 冯桂芬 (1809—1874):清道光进士,他的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 导。 ③ 郑观应 (1842—1921):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 得中秀才,获得了初级功名。 少年得中,科场得意,不光是他的家庭,就是亲戚朋友也都认为孺子前 程未可限量,光宗耀祖之日指日可待。但唐才常本人却并未这么想,读书对 他来说不仅仅是为获取功名,他是个胸有大志的人,他既关心个人做官的小 前途,也关注着民族国家的大前途。尽管四书五经他已背得滚瓜烂熟,但却 找不到怎样对付西方列强的办法,孔夫子、孟夫子的书目中只有诸侯列国而 没有帝国主义列强。看起来对付列强的办法在四书五经中是找不出来了,只 有另想办法,但办法在哪里呢? 带着满腹的疑问,他来到了省城长沙,先后在长沙校经书院和岳麓书院 求学。 岳麓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一所著名学府。那里群英荟萃, 从各地来的年轻人怀着不同的目的,个个都是踌躇满志、意气奋发。唐才常 在这里受他们熏陶也获益匪浅。他结识了浏阳同乡谭嗣同。谭嗣同是巡抚大 人的贵公子,曾经游历过大半个中国,可说是见多识广,他对于当前的民族 灾难有着十分痛切的认识,一心一意探究能治国平天下的实学。谭嗣同十分 注意从先贤王夫之以及本朝具有改革思想的龚自珍、魏源那里汲取他们的思 想精华,同时他也热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是江南制造局编译局的常客。 相同的志趣使他们相见恨晚,

文档评论(0)

山丹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