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地名分册.pdf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地名分册.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部分 九州的由来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民歌、民谣中常有九州之说, 那么九州到底指哪些地方呢?据《禹贡》记载,夏朝时的九州是冀州、兖州、 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周官》记载,西周时,多 了幽州、并州,而少了徐州、梁州,还是九州。可见,九州之说是春秋战国 以前的行政区划,这种古代的称呼,一直流传至今,用九州来代表中国疆域。 其实,自秦以后,中国的行政区划多有变动,秦初设郡县,汉朝实行郡国并 置。南北朝时,州的数字大增,合计有208州。唐宋时,全国行政区划是道。 从元朝以后实行行省制,道、省辖范围内,有些城市名继续称州。在我国的 30个省 (区、市)中,称州的城市名,省会一级的就有广州、福州、杭州、 郑州、兰州,其他市、县称州的就更多了。不过现在的州,除了自治州以外, 不再是行政区划,而是城市名称的组成部分了。 省的由来 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如唐代设有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 内侍6省。 “省”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是从元代开始,至今已有700多年 的历史。忽必烈统一中国以后,以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府 (皇帝之下的最高行 政机构),再把全国分成15个路,每路设 “行中书省”(略等于中书省办事 处或中书省行署),通称 “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简 称为省。明代朱元璋沿用元朝制度,把全国分成12省1直隶。燕王迁都北京 后,改为2直隶13省,后又增到22省。民国年间全国是28省。 县的由来 县是行政区划单位,由地区、省、自治州或市领导。何以设县?溯其源, 春秋时期,秦、晋、楚等国为有利国君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往往在新兼并的 地方设县。县与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直接隶属于国君的地方行政区域。春 秋中期以后,设县的国家增多,有的在内地也设置了县,县开始成为地方行 政组织。春秋末期,有的国家又在新得到的边远地区设置了郡。战国时期, 产生了郡统辖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 乡的由来 乡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基层行政单位。 《周礼·大司徒》“五洲为乡”的 记载,为我国乡制起源。从齐国的情况来看,一乡管辖2000到3000户不等, 乡是县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秦汉时期是 “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有亭长,乡有三老,有秩、啬 夫、游微等乡官,佐县令治理乡事。到唐代,因为人口增多,经济进一步发 展,遂以 “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里置里正,乡置耆老,一乡管辖人户500 左右。其后的宋、元、明、清各代,皆沿袭效仿,不废乡的设置,只是在辖 治范围和管理人户的多寡上略有变化。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乡”一直是最基层的地方政权机构。它的主要 职能是检招户口,收授田地,征敛赋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 “乡”这一历史悠久的基层政权机构作了保留。 村的由来 “村”字是常见的地名通名用字,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 古今 “村”的概念差别很大,经史中无“村”字。但宋代以前不少文学 作品和史书可见到 “村”字,如晋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就有“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再早一点, 《三国志·魏书郑浑传》:“入魏界,村落 整齐如一。”但那时很可能把 “村”写作“邨”。宋代祥符中又以形声创造 了 “村”字(见《广韵》)。 “村”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其概念也随着变化。 “邨”字的 原始意义应是城外任何大小的居民点。现在称为村的居民点必定是有一定规 模。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习惯上一般应以经济来源和多数居民所从事的产业 而定。多数居民从事农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是乡村的主要标志。就目 前来说, “村”又有经济单位和行政单位的概念,如一个村民委员会,就是 一个经济单位,也是一个行政单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村”的 概念也会不断更新,并会出现新的含义。 胡同的由来 小的街巷,在东北和华北都叫胡同。据明朝末年出版的 《正字通》说: “街也,今京师巷道叫 ‘衚衕’”。“衚衕”乃“胡同”的异体字。《马可·波 罗列记》中有 “浩特儿”一词,明朝光榜知《宛署杂记》里说:“元人呼街 巷为胡同”,均可为佐证:早在元

文档评论(0)

山丹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