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2008年版)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人 才 交 流 服 务 中 心
说 明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变异系数
1.3系数K值
1.4 摩尔消光系数(()
1.5 准确度
1.6正确度(真实度)
1.7 精密度
1.8 测量不确定度
1.9偏倚
1.10 结果比对
1.11 溯源性
1.12标准品(参考物质)
1.13一级标准品(一级参考物质)
1.14二级标准品(二级参考物质)
1.15决定性方法(一级参考方法)
1.16参考方法(二级参考方法)
1.17实验室常规方法
1.18校准物
1.19质控物
1.20最佳条件下的变异(OCV)
1.21常规条件下的变异(RCV)
1.22质量控制(QC)
1.23室内质量控制(IQC)
1.24室间质量评价(EQA)
1.25延迟时间
1.26 双波长
1.27反应杯空白
1.28试剂空白
1.29样品空白
1.30后分光
1.31终点分析法
1.32连续监测法
1.33实验室认可
1.34实验室认证
1.35线性范围
1.36可报告范围
1.37方法学性能验证
1.38检验前程序
1.39检验后程序
第二单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
2.1根据反应装置的结构分类
2.1.1连续流动式
2.1.2离心式
2.1.3分立式
2.1.4干片式
2.2根据自动化程度分类
2.3根据同时可测定项目分类
2.4根据仪器的复杂程度分类
2.5根据分析系统试剂开放程度分类
第三单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安装及使用前准备
3.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工作环境的要求
3.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验用水要求
3.3操作程序文件的要求
3.4操作人员培训的要求
第四单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4.1 样品系统
4.2 试剂系统
4.3 条形码识读系统
4.4 反应系统
4.5 清洗系统
4.6 管路系统
4.7比色系统
4.8程序控制系统
4.9携带和交叉污染试验及纠正
4.10波长的选择
第五单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技术
5.1 光谱分析技术
5.1.1吸收光谱分析法
5.1.2散射光谱分析法
5.2电化学分析技术
第六单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质量控制
6.1 校准
6.2 室内质量控制 (IQC)
6.3 室间质量评价 (EQA)
第七单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的试剂盒的评价
第八单元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8.1实验方法和标准品的选择
8.2实验方法选择的要求和步骤
8.3实验方法的评价
8.4方法评价实验
8.5临床生物化学方法学性能验证
8.6诊断试验的性能评价
第九单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测定项目的反应原理
9.1常用测定反应的基本知识
9.1.1常用测定项目的指示反应
9.1.2酶及代谢产物的常用分析方法
9.2常用测定项目的反应原理
9.2.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连续监测法
9.2.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连续监测法
9.2.3总胆红素(T-Bil)测定:重氮法、氧化酶法 钒酸法(化学氧化法)
9.2.4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重氮法、氧化酶法、钒酸法(化学氧化法)
9.2.5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连续监测法
9.2.6γ-谷氨酰转肽酶(GGT)测定:连续监测法
9.2.7总胆汁酸(TBA)测定:循环酶法
9.2.8血清总蛋白(TP)测定:双缩脲法
9.2.9血清白蛋白(ALB)测定:溴甲酚绿法
9.2.10 Ⅳ型胶原(CL-Ⅳ)测定:免疫透射比浊法
9.2.11肌酸激酶(CK)测定:连续监测法
9.2.1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免疫抑制法(酶活性测定)、单克隆抗体免疫法(酶质量测定)
9.2.13乳酸脱氢酶(LD)测定:连续监测法
9.2.14肌钙蛋白I(TnI)测定:免疫透射比浊法
9.2.1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免疫透射比浊法
9.2.16葡萄糖(Glu)测定: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法(GOD法)、己糖激酶-连续监测法(HK法)
9.2.17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测定:亲和层析高效液相法、离子交换高效液相法、免疫透射比浊法
9.2.18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