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稿
数 控 机 床 技 术 发 展 浅 析
Trend Analysis of CNC Machine Tool s Technology
北京机床研究所 盛伯浩 唐 华
[ 摘要] 以数控技术为中心的柔性制造技术是加 的制造系统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 以高质量产品迅速地
工技术发展的主流 。它具有 3F ,3 I 和 3 S 的特征 ,并反 批量上市 ;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在制造过
映在数控机床的技术发展中。文中分析了数控机床的 程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作用 ;探求在网络化
5 个主要发展 目标 ,详细论述了数控机床的高速化 、复 分布制造的协作联盟环境下的数控技术等 。为实现这
合加工和可重组制造等技术的现况和发展预测 。 些技术 目标 ,当前数控机床正沿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
关键词 : 高速加工 复合加工 快速重组制造系 ( 1) 以发展高速切削为先导 ,并重视对空运行过程
统 高效柔性制造 的提速 ,力求使高速化做到全面缩短切削工时和辅助
[ ABSTRACT] Flexible manufact uring technology 工时 ;
based on numerical cont rol is t he t rend of machining (2) 在注重提高机床的材料切除率的同时 ,高效加
technology . It po ssesses characteristics of 3F ,3 I and 3 S 工将大力推进以缩短加工过程链为 目标的复合加工技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 he develop ment of CN C machine 术 ;
tools . Five main develop ment obj ect s are analyzed in t his (3) 机床及其制造系统的柔性化将在可重组制造
p aper. The technologies of high speed cutting , com (Reconfigurable Manufact uring) 技术的支持下 ,通过对
bined machining and reconfigurable manufact uring for 制造系统的快速重组实现更敏捷和经济地适应不确定
CN C machining tools are described in det ail . 市场对产品多变的要求 ;
Key words : High speed cutting Combined ma (4) 数控车 、铣 、磨等机床的工作精度正以平均每
chining Rapidly reconf 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年提升 8 %~10 % 的幅度向纳米级高精度迈进 ,并不
High eff icient and flexible manufacturing 断地拓展新颖的精密加工方法 ;
(5) 机床的绿色设计与制造以重视环保的洁净生
( )
机床既是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装备 ,也是制 产为重点 ,干切削或微量 ≤100 mL/ h 切削液的高效
造信息集成的一个重要载体 ,因此 ,机床的发展和创新 加工技术日趋成熟 。
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加工技术的主要趋向。在 20 世 本文仅就数控机床高速化及高效柔性化的现况进
纪后期形成的以数控技术为中心的柔性制造技术 ,预 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
期在未来仍将延续进展并成为加工技术发展的主流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