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生活改善愿望和交换倾向 斯密将生活改善的愿望和交换倾向看作是人类的两大本性,[1]并在此基础上论证“财富自然增长”的可能性。市场社会的主体——国民的经济行为即基于这两大本性,以成就国民之富。 [1] Cf. Spiegel, H.W., Adam Smiths heavenly city,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8-4, 1976, pp.479-482. 一、生活改善愿望 斯密从人类自然的、本能的品性中发现了推动“事物的自然进程”[1]的基本动力,这一品性即是基于利己心的生活改善愿望。“就经济问题考虑,利己心的确是人们最主要的动力,它是斯密的基本公理(Smiths fundamental axiom,)。”[2]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改善我们自身状态”乃是我们“人生的伟大目的。”[3]在《国富论》中说:“各个人改善自己境遇的自然努力,是一个那么强大的力量,以致没有任何帮助,亦能单独地使社会富裕繁荣,而且还能克服无数的顽强障碍,即妨害其作用的人为的愚蠢法律,不过这些法律或多或少地侵害了这种努力的自由,或减少了这种努力的安全。”[4] [1] TMS, Part Ⅲ, Chap.Ⅴ, p.168, etc. 汉译《道德情操论》pp.205, 206. 按,在《道德情操论》中,“事物的自然进程”还被表述为:“事物的自然序列(this natural scale of thins.TMS, p.273.汉译本p.360.)”、“事物的自然状态(natural state of things. TMS, p.219.汉译本p.283.)”等。 [2] Hollander, S., Adam Smith and the Self-Interest Axiom, ASCA, Vol.Ⅰ, p.680. [3] TMS, PartⅠ, Sect. Ⅲ,Chap.Ⅱ, p.50. 汉译《道德情操论》p.61. [4] W. of N, Book Ⅳ, Chap.Ⅴ, p.508. 郭王译本 下卷 p.112. 杨译本 下卷p.593. 这里,基于利己心而行动的经济行为者的“自然的努力,”即是本能的努力,无意之中发挥的努力。关于《国富论》中多次言及的“改善生活状态的愿望”,正如米诺维茨(Minowitz,1993)所言:在诸多场合下,比起名誉、优越感等,它是以安乐、安全等肉体的满足为目的。[5] [5] Minowitz, P., Profits, Priests Princes, Adam Smiths Emancipations of Economics from Politics Religion, Stanford, 1993, p.65. 麦克纳玛拉(P.McNamara, 1998)认为:“自然的自由体制的基础正是生活改善的愿望。”[1] 斯金纳(1974)在研究结论中认为:社会经济的成长依赖于个人即企业家的决断和努力,“斯密决非忽略这一事实,即获得利益亦即世俗性的财富追求依赖于改善自己物质及社会的生活状态的愿望。”[2]基于利己心的改良自己生活的愿望不仅会使营业者养成节俭、慎重的美德,它还自然会使每一个营业者精于理性计算,勤于经营,即追求经济效率。[3] [1] McNamara, P.,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atesmanship, Smith, Hamilton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mmercial Republic, Dekalb, 1998, p.9. [2] Skinner, Editors Introduction to The Wealth of Nations,1974, Section 3-(5),p.75. [3] Cf. W. of N, Book Ⅱ, Chap.Ⅲ, p.326, etc. 参见:郭王译本 上卷 pp.314-315.等 杨译本 上卷pp.383-384. 个人为什么会有“改善生活状态的愿望”呢?生活改善愿望来自于人们对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憧憬、羡慕。追求富裕无非在于自我保存需要的满足,它与博得他人的首肯、称赞的虚荣心相联系。[1]莫洛(Morrow,1923)解释说:“个人希冀增进自身幸福的真正理由是希望得到邻人的首肯和称赞。” [2] [1] Cf. TMS, PartⅠ, Sect. Ⅲ, Chap.Ⅱ, p.51. 参见:汉译《道德情操论》p.61. Cf. Skinner,A.S., Adam Smith: ethics and self-love. In Adam Smith Reviewed, ed. by P. Jones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