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掩埋規劃設計 掩埋場的三大功能 貯存功能:適當的空間以掩埋垃圾。 阻斷功能:適當的條件將垃圾及可能產生之污染物與周圍之環境阻隔。 處理功能:適當的設備以有效且安全衛 生地使廢棄物趨於安定。並將產生的滲出水及沼氣與以收集處理後排出。 註:廢棄物清除訓練教材主要指衛生掩埋,與灰渣掩埋不同 為發揮上述功能,衛生掩埋場又須具備下述主要設施: 1.貯存結構:填埋垃圾,防止崩塌、流失。 2.不透水層:阻斷掩埋場內外之水流。 3.壓實:延長場地使用年限,防止不均勻沈陷。 4.覆土:防止病媒孳生、火災、垃圾飛散、控制滲 出水量、惡臭,並促進有機物之分解。 5.雨水截流:減少滲出水量。 6.滲出水收集處理:防止滲出水污染水體。 7.廢氣收集處理:防止火災、爆炸、惡臭。 8.地下水監測:觀測地下水水質之變化。 9.其他:圍籬(防止垃圾飛散)。消毒(消除病媒)。 消防(防止並撲滅火災)。管理(內部人員、機具設 備及營運等)。 註:廢棄物清除訓練教材 美國掩埋場之配置與初步設計 當初步資訊審查後選出一些較為可行之場址,接著要對每一場址作初步工程設計報告以預估費用。初步工程設計報告不須考慮對環境的影響,與最終選址之完整評估不同。 註:教科本p367列出設計掩埋場必須考慮之重要因素 工程設計報告考慮要項 掩埋場址之配置 掩埋之廢棄物種類 轉運站之需要性 預估掩埋場容量 評估場址之地質及水文地質(hydrogeology) 選擇滲出水控制設施、廢氣控制設施 地表排水設施配置 環境與設施之美化 監測設施、決定設備需求、擬定操作計劃等12項 進行工程設計報告全程都必須考慮掩埋場關閉後之用途。 註:教科本 衛生掩埋場規劃之進行步驟 1.場址之選定: 對環境影響較小之處 將來之利用計劃 居民之參與 2.掩埋場之設計 環境污染防治之設計 掩埋對象廢棄物之設定 運送路線之設計 掩埋方法之設計 資金費用之籌措 註:廢棄物清除訓練教材 3.掩埋場之施工 掩埋管理體系之確定 經費負擔之體系 4.掩埋後之長期管理 掩埋場利用計劃之實施 長期管理體制之確立 異狀時對應體制之確立 註:廢棄物清除訓練教材 衛生掩埋設計操作與管理 1.基本計劃 2.工程設施 3.公害防治設施 4.掩埋作業 5.附屬設施 6.掩埋場封閉作業 7.掩埋場地利用 註: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一、基本計劃 1.計劃目標年:10至20年為原則,依廢棄物量、掩埋場規模及投資效益等定之。 2.基本資料:廢棄物之單位容積重、物理與化學性質、滲出水水質及清運量等。 3.計劃總掩埋容量 4.覆土重量 5.掩埋場之規模:以計畫總掩埋容量或計劃掩埋場面積為準。 6.掩埋場位置之選擇 7.環境影響評估 8.有關法令之遵守 註: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總掩埋容量近似式 Vr=V*計劃掩埋年數 V=P*E*(365/1000)*C*(1-Q/100)/D Vr=計劃總掩埋容量(m3) V=每年掩埋處置容量(m3) P=計劃平均清運人口數(人) D=掩埋廢棄物之單位容積重(ton/m3),一般垃圾為0.25~0.40 C=覆土之體積,以掩埋廢棄物之17~33%計算時,C值為1.17~1.33 Q=體積減少率,視掩埋施工情形而定,一般可採30~40 掩埋場位置之選擇 1.收集、清運效率:清運距離、交通道路狀況。 2.周圍條件:遠離特定地區設施、考慮病媒、噪音、惡臭、廢氣等對環境之影響。 3.地形、地質及土壤狀況:覆土取得條件、避免地面水伏流水地下水等過多地區、避免水源或取水口上游。 4.防災條件:避免地層滑動地帶、崖崩危險地帶、雨水集水區過大、可能發生淹水、洪水之地區 5.可用之土地面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