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新闻社会传播史课件李彬]第五章第二节党国报业.ppt
二、党国报业: “一报一社一台” 国民党一向派系林立。以地域论,有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张学良等五大“新军阀”,以及众多小军阀。以党国论,又有蒋介石、胡汉民和汪精卫三大政治派系。以“蒋家王朝”论,又有黄埔系、CC系、政学系三大阵营。 新闻传播主要掌握于陈果夫和陈立夫的CC系。所谓CC,或说来自“二陈”的姓名,或说源于神秘的中央俱乐部(Central Club)。而二陈则一直否认。无论如何,“蒋家天下陈家党”,则是肯定的。 CC系的一大利器,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中统”。 《中央日报》(1927) 1927年在汉口创刊。 1927年3月31日,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发表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蒋介石已成为“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了”,“现在凡是有革命性、有良心、忠于国家、忠于民众的人,只有一条路,就是起来反蒋!反蒋!” 谢冰莹:《从军日记》 谢冰莹(1906-2000):湖南新化人。 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随军北伐。后入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成为北方左联发起人之一。1935年,入早稻田大学攻读西洋文学。抗战爆发前回国,参与一系列报刊的编辑工作。抗战胜利后,曾任《和平日报》(原《扫荡报》)副刊主编。解放前夕,应聘台湾师范学院。一生著述甚丰。 北伐期间,写下《从军日记》,刊载于《中央日报》副刊,以热烈的情感和流畅的文笔,记录大革命时代的历史侧影,曾经轰动一时。 《中央日报》(1928) 1928年,当选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蒋介石,决定在上海另出版一份《中央日报》,报刊编号从第一号开始,以别于武汉的《中央日报》,不久停刊。 1929年又在南京复刊,中宣部部长叶楚伧兼任社长。1931年,39岁的程沧波出任社长后,提出“经理部要充分营业化,编辑部要充分学术化,整个事业当然要制度化效率化”。从此成为党国第一大报。 重庆报童:“中央”“扫荡”“新华”VS“新华”“扫荡”“中央” 叶楚伧(1887~1946) 党国元老。名宗源,号卓书,楚伧其是早年所用的笔名。 著名的南社诗人和政治活动家。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投笔从戎。1916年与邵力子等人创办《民国日报》,任总编辑。转入政界,历任高官,包括中宣部部长、中央常委等。 1946年病逝。蒋中正挽联: 治绩在吴小,宣泡重临遗爱地, 沉油淹海上,弥留愈见老成心。 故居在周庄,近年得到修复。 程沧波(1903~1990) 江苏武进人。曾就读于圣约翰大学,192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30年赴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1932年出任改组后的《中央日报》首任社长。1939年,调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长,后担任中宣部副部长,曾兼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抗战后,接管《新闻报》,任社长。 上海解放前夕赴香港,任《星岛日报》总主笔,后去台湾。 记者:赵浩生 赵浩生:河南息县人,自称穆青的“三同老友”(同学、同乡、同行)。抗战后入《中央日报》任记者,采访了许多国共政要,一生亲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任耶鲁教授,致力于文化交流,做了许多有益工作,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见多识广,文笔流畅,记人叙事,生动活泼。 代表作有《漫话美国新闻事业》(1979)、《八十年来家国——赵浩生回忆录》(2001)。 《对发展中国新闻事业的几点建议》(1979) 一、中国要争取国内外的了解和信任,必须打破若干旧框框。 二、“无可奉告”的作风必须改变。 三、中国的新闻和言论都是一个立场、一个调子的作风必须改变。 四、不讲事实,把公报、口号、教条当做新闻的作风必须改变。 五、可否在党报之外开办民营新闻事业。 六、对外宣传工作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和外国驻华记者建立友好关系,而争取其友好合作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新闻,予以工作上的方便。 七、尽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法》。 以上各点必早为我负责当局所见所思,或已在推行计划之中。在此谨以一片爱国心加重陈述,意长纸短,甚望得机将我的观察和感受更详细地面陈领导,并望在发展祖国新闻事业的实际工作中略尽绵薄之力。 同驻华记者建立友好关系的建议(赵浩生) 1.重要公报及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全文应事先发给驻华外国记者,表明在某一特地时间前不许发表,此为全世界新闻发布之通例。 2.最高党政及民意机关应常设发言人。 3.民意机关开会期间,非秘密而有利于宣传国家政策者,应允许记者旁听采访······ 4.成立外国记者俱乐部。 5.设立新闻中心。 6.出版英文报纸。 7.英文版的《中国建设》等刊物,均应交国外编辑、印刷、发行,以刊登外国广告的收入达成自给自足。 8.设置驻美或北美新闻处,总管新闻图书、出版(包括上述各外文刊物)、资料供应等文化交流事业······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