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连工业大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
题目:泊头宏利铸业有限公司SPC控制方案研究
子题:
专 业:工业工程 指导教师:时君丽
学生姓名:刘媛媛 班级-学号:工业041-35
年 月
1 SPC概述
1.1质量管理与SPC简介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质量管理学的发展就是以社会对质量的要求为原动力的。按照质量管理在工业发达国家实践中的特点,质量管理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阶段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以事后检验为主。在此之前的工厂的产品检验都是通过工人的自检来进行的。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过程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的管理方式。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三全”的管理,即全面的质量、全过程、全员参与。其基本指导思想为:a.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繁荣;b.用户至上;c.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d.强调用数据说话;e.突出人的积极因素。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它认为,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SPC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由美国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今天的SPC与当年的休哈特的过程控制方法并无根本的区别。
休哈特的SPC理论开始并没有得到他的同胞的重视,相反,二战后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日本在1950年刚接触SPC便十分敏感,立刻引进并大力推广。经过30年的努力,日本终于跃居世界质量与生产率的领先地位。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伯格(RogerW.Berger)教授指出,日本成功的基石之一就是SPC。在日本强有力竞争的威胁下,从80年代起,西方工业国家纷纷开展“SPC复兴”运动,美国从1980年开始大力推行SPC,经过15年的努力,才于1995年在民用品的质量方面和日本扯平。我国从60年代起就开始引进了SPC,当时由于生产发展的水平以及政治环境的制约,未能在企业中打下基础。但学术界一直没有停止沿着SPC探索的脚步。1982年张公绪教授提出了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通过有效实施SPC,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使企业受益: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赢得更多客户实物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帮助取得ISO9000、QS9000认证以科学理论依据和量化管理保证最终输出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信心SPC功效:看清品质状况,提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源,少花钱办好事;减少报表麻烦,满足客户要求;提升生产效力,降低品质成本。
1.3 SPC常用工具
1.3.1 控制图
控制图是由美国贝尔(Bell)通信研究所的休哈特(W.A Shewhart)博士发明的,因此也称休哈特控制图。
控制图是反映和控制质量特性值分布状态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动情况的图表。它是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保持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的有效工具。
图1.1 控制图示例
如图1.1所示,控制图有如下基本特性:1.以随时间推移而变动着的样品号为横坐标,以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为纵坐标的平面坐标系;2.三条具有统计意义的控制线:中心线CL、上控制线UCL和下控制线LCL;3.一条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的波动曲线。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坐标系及三条控制线是由质量管理人员事先经过工序能力调查及其数据 的收集与计算绘制好的。
工序的操作人员按预先规定好的时间间隔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将 样品的测定值或其统计量在控制图上打点并联接为质量波动曲线,并通过点子的位置及排列情况判断工序状态。3σ原理确定的。即以质量特性统计量的均值作为控制中线CL; 在距均值±3σ处作控制上、下线。
由3σ原理确定的控制图可以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校辅导员招聘备考题库大全-5.高等教育学.docx VIP
- 妇产科学医案,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例分析.docx VIP
- 矿用单体液压支柱说明书.pdf VIP
- 美女必修 做水嫩嫩的美女.ppt VIP
-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记录.docx VIP
- 防诈反诈主题班会.pptx VIP
- 【出海】2025年领英大制造行业人才全球化报告-印度尼西亚篇-LinkedIn领英.pptx VIP
- XZA系列普通(防爆)型使用说明书.pdf VIP
- DB36T 655-2012 公路填砂路基施工技术规范.docx VIP
- 基础考点15(难点7)由全称命题的真假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恒成立问题)--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