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1.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国际精品旅游城市 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国际精品旅游城市 (贵州省黎平县政府办副主任、县法制办主任??杨再富) 一、前言 城市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可持续性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城市规划要按照以人为本和现代化建设及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尊重特点和尊重专家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集中精力抓好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和打造侗族特色专业化国际旅游城市,是发展壮大黎平经济,提升黎平对外开放形象,实现“旅游兴县”战略和“撤县建市”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情况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边陲,地处黔、湘、桂(区)三省交界地带,东连湖南靖州、通道,南接广西三江,西南、西北与本省的从江、榕江、剑河及锦屏四县接壤。全县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其中:侗苗等少数民族人口46万,占全县人口的85%,侗族人口3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0%,占黔、湘、桂(区)侗族人口总数的13%,为全国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和侗族文化中心腹地。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17.0753亿元,财政收入1.1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7元,是国家级贫困县,全省10个经济滞后县之一。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及时研判,超前布署;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既重当前,又谋长远”的发展战略,按照“保护古城区,发展新城区,改造旧城区”的总体思路和“一城两翼三中心,两轴三带六分区”的城市总体布局,加大县城开发建设力度,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县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年来共投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7亿元,县城建成区由2002年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5.85平方公里;详规覆盖率由2002年的10%提高到85%;县城常住人口从2002年的4.8万人增加到6.9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002年的13.5%提高到19.54%;新建县城骨干道路9条计8.28公里,改扩建街道5条计2.91公里,城区道路由2002年的8.28万平方米增加到33.8万平方米,路网辐射面积达8.5平方公里;改造供水管网12.5公里,新建日供水1万吨水厂1座,城市日供水能力由0.8万吨/日提高到1.8万吨/日;新建公厕5座,垃圾转运站2座;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站2座,出租车109辆;建成黎平大市场、果品市场、农贸市场、综贸市场、隆丰市场、侗乡第一商城等各类专业性、综合性市场,总用地面积达2.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城区绿地面积5.04万平方米,绿地率由2002年的27%提高到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平方米;引进建筑企业2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8家,房地产开发投资4.5亿余元,开发商住楼72.75万平方米,城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2002年的11.4平方米提高到20.5平方米;县城主次干道亮化工程达4000米,安装道路路灯381盏,安装庭院灯489盏。 三、当前县城建设的困难问题和机遇 (一)困难和问题表现 1.城镇规划特别是详细规划编制滞后,落实规划不力,规划跟着发展跑; 2.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功能不全,管理失衡; 3.城镇化水平低,产业发展滞后; 4.属旱城,不利城市扩容和发展; 5.经济匮乏,投入严重不足; 6.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程度低; 7.发展观念意识不强,公共服务保障不力。 (二)面临的机遇表现 1.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位于黔、湘、桂(区)三省交界“结合部”;是历史上中原经湖广进入云贵的最早通道,历史往来悠久,商贾贸易频繁。 2.历史沿革和政治名城久负盛名 据史料记载:秦隶属黔中郡;商汉属五陵郡;梁属龙俐县,隶武陵郡;随政属辰州;唐为玉溪蛮;宋代为潭溪岩;元朝设置谭溪长官司;元代中期设古州军民府;县政府驻地德凤镇城关,已有600多年历史,先后设立过五开卫、开泰县、黎平府、黎平县等行政机构,给后人留下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 3.名胜古迹博大精深 (1)革命文物 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国家级); 红军召开群众大会会址(县级); 红军标语及烈士墓(县级)等。 (2)古墓文物 何腾蛟墓(省级);?吴文彩墓(省级); 梅友月墓(县级);林氏土司墓(县级)等。 (3)古建筑文物 地坪风雨桥(国家级); 秦溪凌云塔(省级);纪堂鼓楼、肇兴鼓楼群(省级);南泉山寺(省级);何公祠(省级);两湖会馆(省级); 黎平府城旧址;永从县城旧址;北塔寺;石龙寺等; (4)摩崖碑刻文物 “浩气长存”摩崖(省级);过化摩崖题刻(省级);飞岩、林肇元严禁土司勒收兵谷告示碑(县级)等。 (5)风景名胜 南泉山、太平山、石龙山、老山界、青山界、弄相山、三省坡、苇杆坡、仙人岩、天生桥、鸬鹭架、少寨溶洞群、十二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