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应急监测.ppt
第九章 应急监测 主要内容 本章简要介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等基本概念和应急监测技术。 9.1 基本概念 9.1.1 突发环境事件 9.1.2 应急监测 9.1.1 突然环境事件 9.1.1.2 突发环境事件类型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9.1.1.3 突发环境事件特征 形式多样性 发生的突然性 危害的严重性 处理处置的艰巨性 形式多样性 核污染事故 剧毒农药污染事故(常用的约300种) 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335种) 爆炸污染事故 溢油事故 危害的严重性 (一)对人类: 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对环境: 破坏生态平衡 (三)对社会: 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几个案例 9.1.1.4 突发环境事件对策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建立紧急救援系统。 9.1.2 应急监测 6.1.2.1 概念 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 9.1.2.2 应急监测内容 (1)判断污染物的种类; (2)检测污染物的浓度; (3)估计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污染范围; (4)提出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措施。 9.2 应急监测技术 9.2.1 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9.2.2 采样技术 9.2.3 测定技术 9.2.4 应急监测报告 9.2.1 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赶赴现场; 布点采样,并给出定量或半定量的监测结果; 现场无法鉴定或测定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污染程度和可能污染的范围并提出处理处置建议,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应急监测车 9.2.2 采样技术 1)现场监测采样 现场监测的采样一般以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污染特性布点采样和确定采样频次。 事故发生地点要设立明显标志,如有必要则进行现场录像和拍照。 现场要采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快速测定,一份供送回实验室测定。 2)跟踪监测采样 为掌握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在事故发生后,往往要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直至环境恢复正常。 9.2.3 测定技术 我国颁布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 当我国颁布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等效采用ISO或美国EPA的相关方法,但必须用加标回收、平行双样等指标检验方法的适用性。 9.2.4 应急监测报告 1. 事故发生的时间,接到通知的时间,到达现场监测时间; 2. 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 3. 监测实施,包括采样点位、监测频次、监测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