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说明书.docVIP

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说明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现状条件分析 1、项目背景 江阴市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是是长泾古镇的缩影,是长泾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较为集中的地方,原为长泾镇的核心所在。然而因年久失修,规划控制薄弱,老镇区出现了逐渐衰落的态势,古镇风貌也被逐步蚕食。为提升长泾镇整体品质,挖掘古镇特色,恢复老镇区的繁华,受江阴市长泾镇政府委托,我们在对长泾镇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划。 《江阴市长泾镇总体规划(2006-2020)》将南至长泾浜,北至后街,东至新泾河,西至虹桥路地区确定为风貌保护区,将后街拓宽为城市机动车道路。2008年编制的《江阴市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调整了《江阴市长泾镇总体规划(2006-2020)》中的相关道路,保留了后街,设定了传统风貌区与协调区,并进行了详细的城市设计。正在编制的《江阴市长泾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在对长泾镇历史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保护区,其北部范围与《江阴市长泾镇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所调整道路大致相当。本规划以此为依据,确定范围为:南至河南街、北至规划道路、东至新泾河、西至虹桥路,规划面积约13.6公顷,属核心保护区的北片区。“一河两岸”片区以河南街、长泾浜、河北街以及河北街以北长泾古镇范围内的片区为主体,对古镇风貌与肌理进行梳理、保护和恢复,提升老镇空间品质,促进旅游和商业的发展,提高片区内的居民生活品质。 2、地区概况 1)区域环境 长泾镇位于新兴工业港口城市江阴的南端,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东经120°28′,北纬31°46′,北枕长江,南临无锡太湖,东连上海苏州,西接南京常州,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周边5公里范围内有锡澄高速公路和沿江高速公路道口,交通便捷。 2)历史文化环境 长泾,故称东舜城,江南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文字记载史。现存主要历史遗存和遗址有:梁武堰遗址、明清老街、石牌坊、大福蚕种场、张大烈故居、上官云珠纪念馆、青龙寺等。 3)自然环境 长泾镇地处亚热带北纬湿润季风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无霜期长、长江无冰冻等特点,全年日照时数(绝对日照)平均为1860-2250小时;降水量800-1300mm,年平均气压为1016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 每年7-9月为洪水期,12-2月为枯水期,最高水位4.75米,最低水位2.41米,常年平均水位2.47米;平均气温15.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5℃;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常年平均风速每秒14.7米。 长泾属长江三角洲平原部分,土地平坦,平均海拔吴淞零上4.15米,土壤以黄泥土、黄白土、乌栅土、乌黄土、粉沙壤土为主。大部分地区地耐力10吨/平方米,部分地区超过20吨/平方米,地质结构稳定,抗震烈度为6度。 3、资源现状 1) 概况 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包括河北街、长泾浜和河南街,以及河北街以北长泾古镇范围内的地区,是长泾古镇的缩影,是长泾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较为集中的地方。其中河北街仍基本保持着明清街道的风貌,其东端为省文保单位长泾蚕种场,西端为长泾粮管所物资司,中间分布着上官云珠纪念馆、宋厅、王厅、李厅等古民居建筑,长泾老饭店、老新华书店等特色商店,以及夏氏贞洁坊(汪家石牌坊)、缪氏义庄、明清店铺等。1974年长泾浜拓浚,北岸仍保有原驳岸特色,分布着各式老码头以及具有长泾特色的“地楼”建筑,南岸码头依传统做法而建。河南街随长泾浜拓宽而成为临河街道,沿街建筑经逐年改建。河北街以北地区虽古民居与较新式的民居混杂,其古镇肌理与尺度基本得以保留。 2) 文物古迹及历史建筑 长泾蚕种场:又名大福蚕种场,座落于河北街东头。蚕种场由长泾镇宋楚英、宋楚材兄弟创办于1928年,曾是江浙一带蚕种制种业的“龙头”企业。原大福蚕种场有南北两场,位于长泾浜南北。北场(大福二场)建于1936年,有两栋标准化蚕室,都是地下一层,地面两层半的建筑格局;其他辅助设施用房两栋,共124间;建筑总面积5346平方米。所有建筑都以连廊沟通,蜿蜒曲折,其间小院错落,深邃幽雅,极其江南水乡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时代特色。 2002年,省有关文物管理单位对现存的原大福二场的建筑进行了检查评估,确定其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 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由江阴政府拨款,长泾镇政府负责,对原大福二场建筑启动了抢救性保护工程,对老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和复原。现在,整个建筑群已焕然一新,“旧貌换新貌”,再现了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风貌。它以粉墙黛瓦、“小院深深深几许”的古典文雅、温馨的艺术魅力,使游

文档评论(0)

柳风飘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