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法律法规》专题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政策法律法规》专题讲座 讲座结构安排 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 主要农业法律法规的构成 一、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意义 (一)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意义 (二)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特征 (一)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意义 市场、政府与政策 产业、产品特性与政策 市场、政府与政策 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经济本身在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垄断 市场经济无法承担公共职能—公共产品、外部性 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信息不对称 政府失灵(有限政府)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需要政府介入经济生活 政府政策干预的目标 对宏妯经济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政府政策干预的缺陷 有限理性 有限信息 有限决策 产业、产品特性与政策 农业和农产品所具有的高度不可替代性 农业和农产品生产经营所具有的风险性 自然风险 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 (二)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特征 全方位的农业管理与监控 表现为由单一种植业向大农业领域的扩展与延伸。 全过程的农业管理与监控 表现为由单纯的生产过程向产前、产中、产后整个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与规范。 全球化的农业管理与监控 表现为对农业生产要素及其产品进出口按照世界市场的规范要求。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 (一)历史沿革 (二)时代特征 (三)战略举措 (一)历史沿革 1、在国外 发达国家:一般称其为“乡村建设(发展)”,把乡村发展的意义看着技术、社会、文化与政治等因素改进、采纳等的过程。 发展中国家:以韩国 的“新村运动”实践为典型——政府支持,农民教育与参与(勤勉、自助、合作)。 2、在国内 解放前的乡村建设 毛泽东在湘江之滨:提出要投入“新村运动”。 晏阳初在河北定县(今定州市):平民教育社——文艺教育救愚、生计教育救穷、卫生教育救弱、公民教育救私。 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团体组织、科学技术。 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农民教育。 解放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950年代提出,《高级农业合作社章程》为农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中提出了目标;1955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农业发展纲要》(试行),即农业40条,1960年通过了《纲要》,当时的《人民日报》社论及谭震林认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纲领。 20世纪世纪80年代初,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1999年林毅夫提出,为启动内需。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二)时代特征 1、现实困境:新时期“三农”问题突出 农业效益太低:规模小、附加值低、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弱,涉及到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问题。 农村发展太慢: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环境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涉及到农村公共服务与生态环境问题。 农民收入太少:整体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太大,涉及到农民经济福利与政治权益问题。 农民市民化滞后:进城农民身份与地位没有真正转变,流动人口1.5亿,“拉美陷阱”严重。 2、时代要求 是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中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长期性、动态性 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3、内涵本质 不同于以往的“丰衣足食”、“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等,涉及到农村的全面发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农村物质文明(经济建设) 乡风文明:农村精神文明(文化建设) 村容整洁:农村生态文明(生态建设) 管理民主:农村政治文明(政治建设、党的建设) 新农村的“新”是指 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农村各项制度的创新 农村基本建设出新 本质是 城市工业支持农村 财政转移支付农民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趋向”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性理论,认为人均1,000美金是工业化的转型期,是工业和农业、城市与乡村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按照这一理论,我国已经到达这一阶段。统计资料表明,2005年GDP超过18万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2∶88,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为40%,财政收入约3万亿元。可见,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