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定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段有一座山中之山,天然的屏障护卫着山间大大小小的盆地。从高处俯瞰,像一口口水井,于是便有大井小井上井等众多以井命名的村落。再后来,人们把这里叫做井冈山,意思是山冈环抱着一口口水井。如果仅仅是这样,井冈山也许会和其他大山一样,默默无闻,静静地伫立在中国东南部。但是到了1927年,一群抱负远大,热血澎湃的年轻志士登上了井冈山,他们在山上拿起武器,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改变了井冈山的历史,也改变了中国历史。很多年以后,在这群年轻志士中,有的成了共和国的领袖,有的成了元帅将军。追溯起来,可以说井冈山是他们人生辉煌的起点,也是孕育新中国最初的摇篮。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革命英雄的脚步,登上井冈山,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次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体验一次难忘的红色之旅吧! 井冈山之旅无疑是红色之旅。从烈士陵园到红军公园,从红军南路到红军北路,你都会随时随地体会到红色的存在,感受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氛。红色的井冈山是由红色政权缔造的。所以,到井冈山的人都会毫无例外地去看两所房子,一所是白色的,一所是黄色的。白房子是毛泽东刚上山的时候住过的地方,黄房子是后来毛泽东从大井搬到茨坪镇的住所。白房子的主人原来是井冈山绿林好汉王佐。毛泽东秋收起义之后登上井冈山,首先成功地把王佐,袁文才的农民绿林军改造为革命军队。王佐热情地欢迎了毛泽东的到来,并为他提供了住所。这里共有44间房,毛泽东当时就住在右侧第三间厢房里。 大井旧居现在留下的原物有三样:一是1929年被国民党军队烧毁残剩的丁字形屋墙,二是屋后的两棵大树,三是屋门口一块毛泽东当年读书看报坐过的石头。旧居1960年修复,修复时有意把当年的残墙嵌在新墙之中,作为纪念。紧挨残墙是屋后的两棵大树,关于这两棵树有许多传奇。1929年1月,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井冈山,放火烧毁了大井旧居,两棵大树也被烧枯了。但是当1965年春天,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枯树竟然发出了新芽。草木能晓人性,算是井冈山一绝了。 在这所白房子住了一段时间之后,1927年10月底,毛泽东从大井村搬到了茨坪镇。与此同时,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红军第四军军部等五个机构也在这里设立。这时,毛泽东住的是当地农民的一所房子。房子用黄泥竹木砌成,与王佐的白屋相比,显得窄小简陋,但是房子临街,交通方便,有利于指挥联络和接触更多的普通农民以及扩大革命影响。 毛泽东的卧室只有几样简单粗糙的家具。书桌上,一盏插着灯芯的油灯仿佛刚刚亮过。74年前,毛泽东就在这盏油灯下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他一定想到了很多很多。《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就诞生在这里。多少个夜晚,茨坪泥屋的灯光照亮了眼前斑驳的书桌,桌案上一双深邃睿智的眼睛炯炯有神。这灯火,这眼神,虽然在偏僻的山乡里闪烁,日后却能照亮整个中国大地。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