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制定.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业组织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制定 内容提要: 本文在介绍产业组织政策、垄断、反垄断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组织政策的比较研究,针对我国现阶段产业组织状况和产业组织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同时通过分析我国产业组织政策对反垄断法制定的影响,结合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组织政策和反垄断法的发展历程,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在制定反垄断法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为我国今后反垄断法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政策;垄断;反垄断法 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都立足于本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本国企业和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反垄断法,同时,反垄断法的制定也在根据本国产业组织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政策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在我国,反垄断法的起草与制定工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立法议事日程,但至今反垄断法却仍未出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观念以及具体制度设计中存在冲突等原因以外,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我国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组织理论和较为系统、完善的产业组织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对产业组织政策内容详细而完整的论述,给我国的产业组织政策提出一些建议,同时对我国今后反垄断法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产业组织政策与垄断 (一)产业组织政策和垄断概念的界定 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所制定的干预和调整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改变产业门资源分配和各种产业中私人企业的某种经营活动而采取的政策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政策体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核心通过协调竞争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既试图缓解垄断对市场经济运行造成的危害,又保持一定的规模经济水平,从而达到有效竞争的状态。换句话说,垄断是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通过一定手段对生产或市场实施的一种排它性的控制,从而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或状态。垄断是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它是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反映。 (二)产业组织政策与垄断、反垄断法的关系 首先,自然垄断产业的产业组织政策对反垄断法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自然垄断产业是指由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所致,只能容纳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的产业。政府产业内一家独占或少数几家企业寡占的局保持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政府通过产量规制、质量规制、价格规制和设备规制等措施,确保有关企业不致凭垄断地位谋取不当利益,或由此而损害社会福利。 在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产业组织政策的重点在于防止大企业形成垄断力量即反垄断政策。在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政府推行了“集中优先”的产业政策,其目的是促进产业改组、合并和限制新企业进入两类措施,改变企业规模偏小和数目过多的局面,提高日本企业的竞争力规模经济带来垄断,垄断必然排斥自由竞争。受哈佛学派的影响,国20世纪70年代前反托拉斯法的主要目标被认为是保护竞争同期判例法更是发展出反托拉斯法的价值目标是“保护竞争,而不是竞争者”的法律规则。强调市场本身的作用注重效率1997年美国轻易通过在以前根本不可能被批准的波音对麦道的收购,2001年又做出不再分解微软的决定,都表明了美国政府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对本国垄断大企业的重视和支持。如德国政府在《〈反限制竞争法〉立法理由书》中指出:“自由竞争的市场组织必须需要完全竞争成为一个经济现实……立法就是有责任使完全竞争免受种种限制手段戕害。”但“由于完全竞争的模式并不现实,有效竞争的概念在60年代发展起来了……有效竞争的概念越来越多地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首肯。自60年代以来,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竞争政策之中。在《反限制竞争法》修正之时,政府明确主张以有效竞争原则作为思考的主要依据。”我国也有学者指出,《欧共体条约》第81、82条虽然没有提及共同体市场竞争的模式,但欧共体理事会1989年发布的《关于控制企业合并的条例》明确指出,共同体规则必须包括企业合并的规则,目的是使共同体市场或者该市场重大部分的有效竞争不致受到严重损害;一个具有共同体意义的合并是否与共同体市场相协调,其出发点是这个合并能否维护和发展共同体市场的有效竞争。这说明,欧共体市场竞争的模式是有效竞争 (三)当前垄断的新特点和产业组织政策的选择对国外反垄断法发展趋势的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垄断已超出原来生产集中和资本集聚的概念而拥有了更宽泛的内容,引起垄断的因素也更加复杂,体现在:产品差异的细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强强联合和强弱兼并;信息经济引导了新的经济理念,给企业领先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得企业易形成垄断地位;竞争加剧,经济不稳定和企业风险由此产生。于是,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加剧垄断;金融业的风险加大,银行之间形成巨型银行,大大加强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兼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各国为了争夺市场加强了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企业的保护而放宽了对本国企业兼并的管制,垄断企业

文档评论(0)

bri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