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眼中的日本.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眼中的日本:日本认真 中国太不认真了 2012年9月30日08:26 百年潮  我要参与(805) 【核心提示】 摘自《百年潮》2001年第9期,作者:杨薇 鲁迅从1902年(明治35年)至1909年在日本渡过了八年留学生涯,最初两年在留学生预备教育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他到日本东北部——仙台医专学习医学,在这里鲁迅认识了当时担任解剖学的藤野先生。 在鲁迅看来,藤野先生身上有一种感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而使鲁迅“总还时时记起他”。鲁迅后来曾回忆说:“在我所认为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倦倦教诲,小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理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而藤野先生在晚年追忆鲁迅时,却觉得当年并未给予鲁迅太多的什么,不过“些许的亲切”(参见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日本《文学指南》,1937年3月号)而已。 也许在当时“鄙视中国”的国度里,藤野先生是为数不多的没有民族歧视的人道主义先生,所以令鲁迅终生难忘。鲁迅后来曾在作品中写道:“留学日本的学生因为恨日本,便神往于大元,说道‘那时倘外天幸,这岛国早就被我们灭掉了’(《坟·说胡须》)。”又云:“唐朝时,日本曾向我们请教,今天我们在此留学,是向日本请教,也许过不久,日本又得向我们请教”(厉绥之《50年前的学友——鲁迅》,《文汇报》,1961年9月15日)。从这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味出当时作为落后国的留学生沉重、复杂和极不平衡的心态。1906年鲁迅弃医从文,返回了东京。他曾写道:“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于是译起文来。 鲁迅的日本观虽未形成“研究体系”,但在其作品中亦有不少关于日本的论述,他的日本论经常是与中国加以对比而论之的。在鲁迅看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某种程度上已接受了西洋文明的洗礼,人的主体性有所觉醒;而当时中国的国民性尚处于“不自觉”的前近代状态,因此要用自己的笔唤起国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日本型文明”与“中国型文明” 鲁迅在作品中,一再将日本文明与中国文明加以分析、比较。他说:“他们(日本)的文化先取法于中国,后来便学了欧洲;人物不但没有孔墨,连作和尚的谁也比不过玄奘。兰学盛行之后,又不见齐名林那、奈端、达尔文等辈的学者”,“然我以为惟其如此,正所以日本能有今日,因为旧物很少,执着也就不深,时势一易,蜕变极易,在任何时候都能适于生存。不像幸存的古国,恃着固有陈旧的文明,害得一切硬化,终于要走到灭亡的路。中国倘不彻底改革,运命总还是日本长久”。 据鲁迅所见,“日本型文明”旧的传统少,反倒没有了各种“禁忌”,当各种外来先进文明进入时容易“转型”,易于接受;而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反倒成为一种无形的“负担”,当外来新事物进入时,固有的“文化定势”则表现出排斥、拒绝,而难于“转型”。“每一新事物进来,起初虽然排斥,但看到有些可靠,就自然会改变。不过并非将自己变得合于新事物,乃是将新事物变得合于自己而已”。而日本则不同于中国,无论是中世纪“倒向唐文化”,还是近代的“倒向西洋文化”,那种对外来文化“饥渴的”、谦卑的心理是中国难与之相比的。同时,鲁迅严厉批评国人老子天下第一的“文化优越感”,并警告国人,若不克服这种傲慢的文化心理,中国将永远落伍于日本。鲁迅还纠正了国人对日本文化的“偏颇之见”,指出:“他的会模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创造,不是更好麽?否则,只不过一个‘恨恨而已’而已”。鲁迅认为,“会摹仿”正是日本文化的优处所在。同时鲁迅还赞美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极高的优选力和判断力,“他们的遣唐使似乎稍不同,别择得颇有些和我们异趣。所以日本虽采用了许多中国文明,刑法上却不用凌迟,宫廷中仍无太监,妇女们也终于不缠足”。鲁迅观察并捕捉到了日本人吸收外来文化之“巧妙”,并深表赞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