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中国书画生态城项目申报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项目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1.1项目建设的背景 1.2项目建设的意义 2.项目分析与定位 2.1项目SWOT分析 2.2项目总体定位 3.项目总体规划 3.1一街——旅游商业街 3.2二区——书画创作区和写生教学区 3.3三中心——博览中心、会议中心、度假中心 4.项目运作计划 4.1项目工程计划 4.2项目投资计划 4.3项目运营计划 5.项目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分析 5.2社会效益分析 6.结论与建议 1.项目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1.1项目建设的背景 1.1.1项目概况与名称 (1)拟建项目概况 项目初步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其中保护山林及水面约650亩,可用建设开发用地约350亩。 项目南望著名的笔架山,与规划中的高铁黟县站(2013年建成)相距约3公里。项目地形北高南低,山丘起伏,生态植被原始,沟谷溪林丰富,自然景观十分优美,非常适合建设高端文化旅游项目。 项目依托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广泛资源,与国内知名企业家的雄厚财力,拟建设为以书画艺术为主题,中国唯一、国际知名,艺术门类齐全、生态环境优越,集艺术创作、交流、教学、博览、交易、旅游、休闲等功能一体化的大型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2)拟建项目名称 拟建项目名称初步定为:中国书画生态城。突出“中国”层面,强调项目是黟县政府与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贸促会等国家层面机构合作的项目,提升项目的影响力和权威性;突出“书画”主题,依托黟县“中国画里乡村”和“徽派艺术之乡”的厚重资源以及中国书画家协会的广泛影响;突出“生态”概念,充分显现黟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强调艺术与生态的结合;突出“城”的功能,强调项目不仅是一个艺术创作、交流、教学的基地,也是一个生活宜居、博览交易、业态多元、功能丰富的小城。 该名称彰显了艺术、生态、城市三者的融合,是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大型文化产业复合项目,不是纯粹的文化产业园,也不是纯粹的旅游地产,而是以文化产业为主兼具旅游地产特点的复合项目,将文化产业与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项目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问题。根据我们的调研,这种项目定位和创意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1.1.2黟县发展概况 (1)黟县总体概况 黟县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距离黄山风景区30余公里、黄山机场50余公里,皖赣铁路、黄祁高速公路(在建)穿境而过,总面积853平方公里,总人口9.62万。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17个首批“中国旅游强县”之一,黟县正由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向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旅游强县、中国画里乡村”四张名片的新兴旅游强县跨越。 “文化与生态完美结合”是黟县最宝贵的资源。黟县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是“徽商”和“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名人荟萃,汪勃、张小泉、俞正燮、赛金花、黄士陵、汪大燮、舒绣文等均出自于此。境内完整地保存了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众多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获国家4A级景区、“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等桂冠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篆刻、徽州祠祭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南屏、屏山等4个村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美,有“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称号。“以旅游经济为主导”是黟县县域经济最突出的特色。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为19.4:41.4:39.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55.7%、40.6%。2009年,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63亿元,旅游对财政收入贡献率超过20%。工业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以茧丝绸、果蔬食品、旅游商品、机电制造、高档纺织、木竹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31437万元;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40481万元,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6%。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桑、茶、果、竹、木等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以叶村为代表的蚕桑基地、以溪下村为代表的有机茶基地、以五里村为代表的桃业基地、以胡门村为代表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白厂丝产量居全省县域前列,五溪山毛峰、“AH2糖水板板栗罐头”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竹针全国市场占有率70%以上。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62元,增长10.1%。现已开发景区景点12处,其中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2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2处。4A级景区总数居全省县域首位。建成三星级以上饭店5处、在建三星级以上饭店3处。2009年,旅游接待403.16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63亿元,旅游商品购物市场营

文档评论(0)

189****35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