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项目
XX工程咨询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资金申请报告可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一、项目摘要 1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7
四、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8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9
六、操作、检测等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9
七、项目建设目标 17
八、项目建设内容 19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0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21
十一、环境保护 22
十二、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22
十三、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24
十四、招标方案及内容 25
附件: 1、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
2、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
3、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
4、招投标事项申请表。
5、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㈠项目名称: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
㈡建设单位:县植保植检站
㈢建设地点:县城关镇城关村
㈣建设年限:2008年11月--2009年10月
㈤建设规模:
⑴建筑安装工程:土建面积共1186m2。改造综合检测楼1106m2,其中检验检测用房(包括病害检验室、害虫鉴定室、农药质量化验室、病虫抗性检验室、检疫实验室)472.5m2,试验配套用房(标本室、消毒室)97m2,信息网络、培训用房216.5m2,车库及应急药品、药械仓库320m2。新建可控温室80 m2。
⑵田间工程:利用土地流转政策,租用农民土地新建4个病虫观测圃,铁丝网围墙735.5米,沟渠系360米,田间道路400米,机井1眼,孢子捕捉器铁塔4座。
⑶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信息网络和培训设备39台件,防治器械1000台套,监控车辆1辆。
㈥投资估算:
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52.3万元、田间工程38.23万元、仪器设备购置272.28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8.14万元、预备费19.05万元。
㈦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364万元,地方配套36万元。
㈧运行费用: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需运行费用1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预算10万元,服务收费2万元。
㈨预计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提高对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的能力,病虫监测覆盖面积达200万亩, 病虫监测覆盖种类50种, 农药检测能力达500份,每年控制面积50万亩次,病虫预报指导防治面积40万亩次, 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提高5—10%,暴发性害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使用化学农药量减少30—50%,农药飘移量减少50%以上,土壤流入降低20%,每亩减少农药用量1—2次,减少投资1.5—2元,新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1000万公斤,增收节支1450万元。同时可降低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污染,减少人畜中毒事故,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㈠资源状况
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北麓,总面积1956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88个村,4.4万户17.4万人,其中农业户数4.04万户15.1万人,农业从业人员7.9万个。全县可耕地面积23.2万亩,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7. 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7万亩,经济作物20. 7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薯类为主,其中小麦3万亩、玉米13万亩、水稻3万亩、薯类15万亩、豆类3万亩,经济作物以魔芋、中药材、蔬菜为主,其中魔芋4万亩、烤烟0.6万亩、中药材2.5万亩、蚕桑4.2万亩、水果1.7万亩、油料3.2万亩、蔬菜2.5万亩、牧草2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沟壑纵横,山川交错,河流密布,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331米,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46天,年日照时数1559.1小时,年降水量1058.3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条件好,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既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也给各种生物灾害提供了有利的发生发展条件。据调查统计,全县有各种农业有害生物种类600余种,每年有害生物发生面积45余万亩次,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㈡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构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的迫切需求。 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耕作制度的变革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及主栽品种丧失抗性等原因,伴随农作物生长的有害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据调查统计,该县近几年小麦条锈病、水稻二化螟、稻瘟病、魔芋软腐病、白绢病、洋芋晚疫病等成为常发重发病虫害,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蝗等突发暴发性害虫也时有发生且呈逐年加重趋势,每年病虫发生总面积45余万亩次,由于监控能力弱,防控手段落后而,每年有效防治面积仅25万亩次,每年因生物灾害损失高达1000万元以上,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为了切实保护农业生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