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内容与方法选讲
标题分析
奥林匹克——一种精神
数学——一种科学哲学
竞赛——一种生存方式
内容——一种意义生成过程
方法——一种思维的简化形式
选讲——一种最普遍的交流方式
主题确定
身、心、思、题、方、践
解读
人生就是一场竞赛,身体最终决定成败
三分养身七分修心,和谐身心美满一生
思维是生存的先锋,智慧是成功的法宝
问题是实践的使者,善问是智慧的源泉
方法是解题的利斧,策略会赐予你机遇
思而无为方略枉然,践行思想始见英雄
专题研究
身心健康问题
如何监测身体健康状况?
如何锻炼身体?
如何保持修心养性?
如何防病、治病?
学习思维问题
如何认识学习的分类?从实践中学,从符号中学,从反思中学
如何认识思维的分类?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
如何学习?
如何思考?
出题解题问题
如何发现问题?——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潜能
如何确定问题?——问题的科学化、数学化过程
如何解决问题?——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过程
如何验证问题?——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评价
方法策略问题
如何认识思想、策略与方法的关系与作用?
数学主要有哪些思想?
数学有哪些主要方法?
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策略是什么?
实践操作问题
如何认识心、言、行的一致性?
如何增加计划的可行性?
数学解题过程的表述与规范?
如何认识社会实践、操作实践、科学实践的关系?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的发展一、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在世界上,以数为内容的竞赛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时就有解几何难题的比赛;我国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的赛马,实是一种对策论思想的比赛;16世纪在意大利有过关于口吃者塔塔利亚求解三次方程的激烈竞争;17世纪,不少数学家喜欢提出一些问题向其他数学家挑战,法国的费尔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所提出的费尔马大定理(在整数n≥3时,方程Xn+Yn=Zn没有正整数解;……)向人类的智慧挑战了300年;18世纪,法国曾经进行过独立的数学比赛;19世纪,法国科学院以悬赏的方法征求对数学难题的解答,常常获得一些重要的数学发现。数学王子高斯就是比赛的优胜者,……但是,所有这些事实,都只有局部的性质并且限于在成人之间进行,而专门以中学生为对象的数学竞赛却是现代的时尚。
现代意义下的中学生数学竞赛(以下称中学数学竞赛)源于匈牙利。1894年,为纪念数理学会主席埃沃斯荣任教育大臣,数理学会通过一项决议:举行以埃沃斯命名的,由高中学生参加的数学竞赛,每年十月举行,每次出三题,限4小时完成,允许使用任何参考书,试题常有高等数学的内容,而解法却完全是初等的。在埃沃斯的领导下,这一数学竞赛对匈牙利的数学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卓有成就的数学家、科学家是历届埃沃斯竞赛的优胜者,如1897年弗叶尔、1898年冯卡门等。继匈牙利之后,罗马尼亚于1902年由《数学杂志》组织过竞赛。之后的30年内再没有其他国家系统举办过重大的类似活动。
直到本世纪30年代,前苏联组织了有更多中学生参加的范围广泛的数学竞赛活动。1934年和1935年由列宁格勒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主办的中学生数学竞赛,率先采用了数学奥林匹克的称呼。智力竞赛与体育竞赛相类比,同样强调执著追求的参与精神,这一点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共识,到了今天,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被称为奥林匹克的数学竞赛活动。
1949年,保加利亚举办了数学竞赛;
1950年,波兰举办了数学竞赛;
1951年,原捷克斯洛伐克举办了数学竞赛;
1956年,中国举办了数学竞赛;
接下来还有东德(1961)、越南(1962)、原南斯拉夫(1962)、荷兰(1962)、芬兰(1962)、蒙古(1963)、英国(1965)、芬兰(1965)、以色列(1968)、加拿大(1969)、希腊(1969)、原西德(1971)、美国(1972)……
情况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一股举办中学数学竞赛的热潮,它既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的诞生准备了条件,又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发展提供了动力。1956年,经过罗马尼亚的罗曼教授的积极活动,东欧国家正式确定了开展国际数学竞赛的计划。第1届IMO于1959年7月在罗马尼亚古都布拉索拉开帷幕。当时参加竞赛的学生共52名,分别来自东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前捷克斯洛伐克、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前苏联等7个国家。每个国家有8名队员,前苏联只派了4名队员。这是数学竞赛跨越国界的创举,但从第1届到第5届,参赛国仅限于东欧几个国家,实际上只有地区性而没有多少国际性。
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才逐步扩大,发展成真正全球性的中学数学竞赛。1967年开始有英、法、意大利和瑞典等西欧国家代表队加入。到1974年以后,美国也积极投入这项活动。美国总统曾接见并鼓励取得好成绩的美国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