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首都圈大型公共建筑
加固改造研究与实践
黄世敏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历史背景
• 首都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部分地区,是我国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大中城市集中,人口稠密,经济发
达,同时又是我国东部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地震灾害
较为严重的地区,地震形势十分严峻。据调查,首都
圈内中央国家机关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房约600万
平方米需要加固。这批房屋建筑大多于五、六十年代
建造,没有抗震设防;而且历经近半个世纪的使用,
逐渐老化,北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8度,具有高发震
背景,因此这些建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由
于绝大多数建筑具有纪念意义,仍在继续使用中,对
这批建筑进行抗震安全鉴定和加固迫在眉睫。
历史背景
•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国地震区广泛开展了
对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国家投入大量财
力、物力,但是限于当时的科研技术水平,在制订设
防标准和设防目标、抗震验算方法、建筑材料、工法、
机具等方面,均处于低水平。全国各地普遍采用的是
一种外加构造柱圈梁的“捆绑式”方法,既不实用又影
响外观,有的建筑在加固后几年不得不拆除,造成严
重的浪费。因此,对首都圈大型公共建筑的抗震加固
工作不能再停留在这种低水平上,而必须同时满足抗
震安全、使用功能现代化、外观不变的要求,进行综
合加固改造具有很高的难度。
历史背景
• 作为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的地标建筑,如:北京火
车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京饭店、全国农业展
览馆、北京展览馆、国家图书馆等五、六十年代或更
早期建造的大型公共建筑,具有重要纪念意义而且仍
在使用,其所容纳的人流密集、财产贵重。但这些建
筑均未经抗震设防或达不到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要
求,一旦发生地震,将产生严重后果。此外,某些学
校建筑以及医院建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针对重大工程在抗震加固中遇到的现实情况,
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技术开发
与工程应用
主要研究与应用
1、即有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与目标研究与确定;
2、提出了即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新概念;
3、进行抗震加固新技术研发、传统技术改进;
4、大型公共建筑整体抗震加固技术综合应用;
即有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与目标
即有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与目标
通过对不同地点、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
通过对不同地点、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
果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即有建筑在不同设计使
果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即有建筑在不同设计使
用年限下具有相同概率保证的结构地震作用的
用年限下具有相同概率保证的结构地震作用的
变化规律,给出了相对应的地震作用调整系数。
变化规律,给出了相对应的地震作用调整系数。
即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新概念
即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新概念
将“抗震概念设计”的思想延伸到即有建筑
将“抗震概念设计”的思想延伸到即有建筑
的抗鉴定与加固中,提出了“抗震概念鉴定”与
的抗鉴定与加固中,提出了“抗震概念鉴定”与
“抗震概念加固”的观点,以结构综合抗震能力
“抗震概念加固”的观点,以结构综合抗震能力
指数作为抗震鉴定与加固的依据。
指数作为抗震鉴定与加固的依据。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体现在即有建筑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体现在即有建筑
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中。
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中。
抗震加固新技术的研发
抗震加固新技术的研发
• 消能减震技术 阻尼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阻尼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消能减震结构的计算方法
消能减震结构的计算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