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 地方保护和中国的产业布局.docVIP

对外贸易, 地方保护和中国的产业布局.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地方保护和中国的产业布局 Foreign Trade, Local Protectionism and Industry Location Patterns in China 黄玖立 李坤望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天津,300071 摘要:本文剖析了中国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分布的典型事实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八十年代由于新旧工业基地的轮替,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分布不平衡稍有退化,而九十年代产业集中则明显加速。从1980至1997年,对外贸易中不同的地理优势和地方保护主义显著地影响中国的产业布局,其中地方保护的影响在九十年代仅限于内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产业分布模式中的解释力是显然的,而新经济地理学的部分预测也在本文的实证中得到支持。 关键词:地理优势,对外贸易,地方保护主义,产业布局 Abstrac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stylized facts of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and industry location patterns in China, and then analyses their determinants empirically. We find that, turnovers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new industry bases in 1980s had leaded to a slight drop in the extent of specialization and location imbalance, but 1990s had seen the prominent speed-up of industry concentration. The econometric evidence suggests tha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in foreign trade and local protectionism had indee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dustry location from 1980 to 1997, during which the influence of local protectionism was confined in the hinterland in 1990s. The ro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shaping industry location is evident, and some predictions derived from New Economic Geography also find supported in our study. Keywords: Geography Advantage, Foreign Trade, Local Protectionism, Industry Location JEL classification: R12, F14, F13 对外贸易、地方保护和中国的产业布局 摘要:本文剖析了中国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分布的典型事实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八十年代由于新旧工业基地的轮替,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分布不平衡稍有退化,而九十年代产业集中则明显加速。从1980至1997年,对外贸易中不同的地理优势和地方保护主义显著地影响中国的产业布局,其中地方保护的影响在九十年代仅限于内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产业分布模式中的解释力是显然的,而新经济地理学的部分预测也在本文的实证中得到支持。 关键词:地理优势,对外贸易,地方保护主义,产业布局 一、导言 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活动分布的非对称性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现象。从宋朝(公元960——1279年)开始,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东移,从而使得东南沿海经济活动远比内地更为兴旺发达。这种趋势即使在严格限制民间对外贸易的“内敛”的明王朝也未有所改变。 近代,由于“洋务运动”、外商投资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东部沿海集聚了中国近现代工业中的大部分。而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行政命令取代了市场价格信号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产业集聚一度趋于停滞,各个省区的产业结构趋同。 改革开放以前,虽然也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要素和产业“从东向西”的转移,但都不是经济规律自动的结果。一次是抗日战争,江南的产业内迁,形成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工业圈;另一次文革时期的“三线建设”,江南沿海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服从战备需要内迁。从结果看,除了若干地区之外(如重庆),中西部的工业发展的规模始终未能超过东部沿海,且只是一个个相互之间缺乏联系

文档评论(0)

fly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