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重点预习四十四至六十二讲.doc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重点预习四十四至六十二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生产技术精讲班第44讲讲义 一、噪声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考试大纲要求】: 1、熟悉物理性危害因素的种类; 2、掌握各种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教材内容】: 第三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一、噪声 (一)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其危害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以下3类。 (1)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高达120~130dB(A)。据调查,我国生产场所的噪声声级超过90dB(A)者占32%一42%,中高频噪声占比例最大。 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阈移,临床上称噪声聋。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 (二)噪声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控制生产性噪声3项措施。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 (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二、振动 (一)产生振动的机械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送风机和打夯机等。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操作锤打工具。如操作凿岩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铆钉机等;②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⑧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和电锯等;④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 (二)振动的控制措施 (1)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 (2)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 三、辐射 三、辐射 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和地球上。当一根导线有交流电通过时,导线周围辐射出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以电场和磁场形式存在,并以波动形式向四周传播,人们把这种交替变化的,以一定速度在空间传播的电场和磁场,称为电磁辐射或电磁波。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α射线等。 各种电磁辐射,由于其频率、波长、量子能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当量子能量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现将在作业场所中可能接触的几种电磁辐射简述如下: (一)非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 1.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 (1)射频辐射。射频辐射称为无线电波,量子能力很小。按波长和频率,射频辐射可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3个波段。 高频作业,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热轧及高频焊接等。高频介质加热对象是不良导体,广泛用于塑料热合、棉纱与木材的干燥、粮食烘干及橡胶硫化等。高频等离子技术用于高温化学反应和高温熔炼。 工人作业地带的高频电磁场主要来自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如高频振荡管、电容器、电感线圈及馈线等部件。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常是工人操作岗位的主要辐射源。 微波作业,如微波加热广泛用于食品、木材、皮革及茶叶等加工,医药与纺织印染等行业。烘干粮食、处理种子及消灭害虫是微波在农业方面的重要应用。医疗卫生上主要用于消毒、灭菌与理疗等。 生产场所接触微波辐射多由于设备密闭结构不严,造成微波能量外泄或由各种辐射结构(天线)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下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