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参考文献资料。完美PDF格式,支持复制编辑!!!
摘 要
公共物品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载体,对于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发展和
保持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现在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着快速的变化。收
入差距的扩大、经济结构调整中产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能力
的缺失,都促使全社会对对公共教育、文体设施、医疗保健以及公共安全等公
共物品的需求迅猛增长。而另一方面在我国政府一直垄断着公共物品的供给,
存在着供给方式单一、供给数量不足、供给结构混乱、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公共物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市场组织、非营利组织也逐渐参
与到了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之中,而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怎样评
价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各种公共物品应该有哪些主体供给,便是急需在理论
上和实践上解决的问题。
本文认为公共物品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公共物品潜在可能的供给主体和供给
方式。虽然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可以随着其自身特性的改变而变化,
但是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的效率条件是不变的。对于公共物品而言,如果
那个主体能够用最小的成本解决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导致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的问题,那么这个主体的供给便是有效率的。
所以,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学者有关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
析了各类公共物品潜在的效率供给方式。然后在微观层面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
角研究了公共物品的效率标准和效率条件,并评析了各个公共物品供给主体能
够实现供给效率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最后对我国科研教
育类公共物品供给的产出效率做了一些实证研究,讨论了我国非生产性公共物
品的供给效率。
关键词: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实证研究
1
Abstract
As a carrier of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public goods play a great role in rising
social welfare level,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During the crucial period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lso the period of constructing affluent society in all direc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both change rapidly. The widening gap of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from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the
deficiency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ll increase social needs of public goods, such as
public education, style facilities, medical care , public security and so on. However,
our government still monopolizes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which leads to some
problems, like the singleness of the supply style, the scarcity of supply number, the
confusion and low efficiency of the supply structure.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