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四天.docVIP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四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周第四天 夯实基础 1.辨析字音 豨莶( ) 挈带( ) 契合( ) 锲而不舍( ) 辟易( ) 辟邪( ) 复辟( ) 辟谣( ) 大辟( ) 绐( ) 骀荡( ) 驽骀( ) 怡人( ) 甘之如饴( ) 贻误( ) 蒯( ) 跖骨( ) 答案:xī(xiān);qiè,qì,qiè;bì,bì,bì,pì,pì;dài,dài,tái,yí,yí,yí;kuǎi; zhí。 2.识记成语 一饭千金:汉韩信少贫,在淮阴城钓鱼,有漂母见其饥,饭之。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后称受恩重报为一饭千金。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 (“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 (“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 (“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不”通“否”) 17.亨之(“亨”同“烹”,煮) 18.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9.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20.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二)古今异义 1. 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 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3. 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4.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形容闲暇无事的状态;今义:镇定,不慌张) 5.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6. 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7. 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8. 未肯击前行 (古义:先头部队 今义:向前行走) 9. 然乃行营高敞地(古义:谋求 今义: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拓宽视野 “无韵之离骚”解——读《史记·淮阴侯列传》(下) “狡兔死,走狗烹”,韩信可谓冤矣!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高呼“信之死冤矣”,随之条分缕析,以事实证之;深入本质,入木三分:“前贤皆极辩其无反状,大抵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文致之耳。史公依汉庭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宾客多,与称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入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家臣徒奴,善将者亦复部署有几?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一夕,胎祸于蹑足附耳,露疑于夺符袭军,故禽缚不已,族诛始快。从稀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戮为可怜也。……” 韩信的悲剧,就在于他选择了为“皮厚而心黑”的刘邦卖命,然而不愿意一辈子死心塌地全心全意为刘邦卖命!如是则受猜忌,则被夺兵,则蒙不白之冤,则至夷灭三族! 读武涉、蒯通语,一针见血,淋漓尽致。然而读来几觉句句皆为司马迁语! “……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矣。……”借武涉之口,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刘邦的丑恶嘴脸。 “……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以为误矣。……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借蒯通之口,对韩信寄以无限惋惜之情。韩信何罪之有?罪在功高震主,其罪实在其主也。 后人赵翼曰:“全载蒯通言,正以见淮阴之心在为汉,虽以通之说喻百端,终确然不变,而他日之诬以反而族之者之冤,痛不可言也。”赵氏的确读懂了司马迁的一片苦心。方苞在他的《望溪集》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