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评论 2013年第4期 ECONOMIC REVIEW No.4 2013
“污 染 避 难 所 ”在 中 国是 否 存 在 ?
— — 环境管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的实证研究
侯伟丽 方 浪 刘 硕
摘要: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管制的严格程度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
否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向环境管制较弱的地 区转移?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 了环境管制与
产业区际转移间的关系,提 出 “污染避难所”效应在 中国存在 的可能性 ,进而利用 1996—
2010年 闻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证 实了该效应的存在t从总体上看,该效应的
显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滞后 1期时效应最明显;分时段的分析显示,随着我 国环境管制强
度整体加强和产业结构变化,“污染避难所”效应增强。同时原有污染密集型产业基础较
好、区域 市场规模 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 区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吸引力加强。
关键词 :环境管制 污染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移 污染避难所
一 、 引言
在市场竞争 中,成本加大往往意味着竞争力的削弱。在环境管制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如果某个地区的
政府加强管制,实施了比其贸易伙伴更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个地区相关产业 的生产成本将增加,在市场上将
会因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而失去竞争优势。这样 ,在生产要素流动 日益 自由化的今天,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
自然会选择到环境管制标准较低的地区落脚 ,这些环境管制标准较低的地区也就可能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
的 “避难所”(List,eta1.,2003;Cole,2006)。如果每个地区都担心其他地区采取更低的环境标准,使本地工
业处于不利竞争地位而向外迁移 ,本地税源流失 ,可能会竞相采取更低的环境标准,形成环境管制 的 “竞次”
现象,出现类似 “囚徒困境”的集体非理性行为 (Daly,2000;Wheeler,2001)。 目前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
上存在地区不平衡 ,在环境管理的严格程度和环境标准的高低上也存在地 区间不平衡。这种差距 的存在是
否会成为产业跨地区转移 的影响因素?一些调查发现在我 国环境标准和环境管理严格程度存在梯度差异的
背景下,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污染密集型企业开始以产业梯度转移的名义向中西部地区迁移 (李扬 ,2006)。
研究这种迁移是否具有普遍性,探讨环境管制因素是否是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正确认识 目前发生在
我国的产业跨区转移 ,对调整环境政策 、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环境管制可能会影响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 ,当这种影响足够大时,环境管制差异会影响到企业 的选
址决策 。 “污染避难所”假说就是基于此提出的。根据该假说,污染密集型产业会 以外国直接投资为载体向
环境管制宽松 的国家转移。为 了验证这一假说 ,Low和 Yeats(1992)、Jaffe等 (1995)、Levinson(1996)、
Wheeler(2001)等进行了实证研究。但这些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 。
+侯伟丽 ,武汉大学人 口 ·资源 ·环境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 :430072,电子信箱 :houweili@whu.edu.cn;方浪,武汉大学
人 口 ·资源 ·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430072;刘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871。
本文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 目“中国工业化 的资源环境人 口制约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项 目编号:09ZD025);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环境规制对我 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项 目编号:09BJY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感谢匿名审稿人
的评论和建议 。文责 自负。
65
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量研究集 中在 FDI是否将 中国作为 “污染避难所 ”上。如
Dean等 (2009)、吴玉鸣(2007)、郭建万和陶锋 (2009)等 ,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对于国内的产业
转移和地区集聚,马国霞等 (2007),杨洪焦等 (2008)对我国产业的地区集聚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 了分析 ,魏
玮和毕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速铁路沿线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精品).pdf
- 个体投资者风格偏好转换与股票收益(精品).pdf
- 耕地非农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异质性研究——基于STIRPAT和GWR模型的实证分析(精品).pdf
- 工伤社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内在逻辑与经验分析(精品).pdf
- 工业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以辽宁工业城市为例(精品).pdf
- 公益营销与企业盈利能力——基于策略性慈善捐赠的视角(精品).pdf
- 供需均衡视角下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合意模式构建(精品).pdf
- 供需视角下西部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精品).pdf
- 共创价值的两种范式及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研究前沿述评(精品).pdf
- 构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能力的研究(精品).pdf
- XX中层竞争上岗演讲稿.docx
- DB2327_T 081-2024 大兴安岭畜禽粪污和小麦秸杆混合堆肥技术规程.docx
- DB2327_T 082-2024 大兴安岭极早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2327_T 084-2024 大兴安岭G331国道沿线老兵驿站服务与管理规范.docx
- DB23T - 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2306/T 188-2023黄芩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2310_T 129-2024 牡丹江地区大球盖菇生料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23T 3661-2023康养旅游示范区建设要求.docx
- DB2306_T 190-2023 地理标志产品 肇州大瓜子.docx
- XX省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实施细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