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国科技史杂志 》第 28卷 第 4 期 2007年 : 4 10—4 16
The Ch inese J ou rna l f or the H istor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28 No. 4 (2007)
走向西方近代早期科学史研究
吴国盛
(北京大学 哲学系 ,北京 10087 1)
中图分类号 N 092 文章编号 1673144 1 (2007) 04 04 1007
借着庆祝自然科学史所成立 50周年的机会 ,我愿意再次表达对中国科技史学科未来
发展方向的预期和希望 。那就是 ,科学史学科应该由理学学科走向史学学科 。
把科技史看成是理学学科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也许在今天依然有其积极意
义 。但它只表达了科技史学科不成熟时期的特征 ,即依附于各门自然科学 , 尚未取得自己
( )
的独立性 、自主性 。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萨顿 George Sarton , 1884 —1956 从一开始就非
常明确的主张科学史学科的自主性 ,提出只有分科史不是真正独立的科学史 ,唯有综合史
才标志着科学史学科的出现 。分科史往往是依附于 自然科学 ,而综合史才是独立 自主的
史学 。就此而言 ,就史学属性之自觉而言 ,就研究纲领的成熟而言 ,就学科建制而言 , 中国
的科学史界与国际科学史界有半个世纪的滞后 。正好在 50年前 ,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
(
召开过一次非常著名的会议 ,会后出版了会议文集 《科学史中的关键问题 》C ritica l P rob
lem s in the H is tory of S cience) 。这本书中所记载的问题 ,特别是思想史纲领与社会史纲领
的对立和互补 ,显示了经过此前 20 多年发展的西方科学史界对于本学科所达成的认识 ,
也影响了此后科学史学科的发展走向。也许直到今天 , 中国科学史界提出再建制化的口
号时 ,才对科学史学科的性质有了重新认识的可能性 。我想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中国的科
学技术史会慢慢显示它的史学学科性质 : 中国古代科技史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 中国近现代
科技史是另一个学术共同体 ,西方或世界科技史是第三个学术共同体 ,各个共同体有各自
比较共同的研究课题 、研究方法甚至研究风格 ,有比较多的共同语言 。其实 ,将来的科学
技术史学科还是要走划分二级学科的道路 ,只是不应该以分科史来划分 ,而是要以研究对
象不同的时空定位来分 , 比如设中国古代科技史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 、世界科技史 ,也许还
可以设科技考古 、科学史理论等 。这是科技史学科走入正轨的必由之路 。
1 为什么要走向西方近代早期科学史研究
为什么要走向西方近代早期科学史研究 ? 先要讲一讲走向西方科学史研究的意义 。
过去 50年来 ,在中国 ,一说到 “科学技术史 ”研究 ,指的往往就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
研究 ,但同行们都会承认 ,即使你是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 ,你都有必要学习西方科技史 。
作者简介 : 吴国盛 , 1964 年生 ,湖北武穴人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思想史与科学技术哲学 。
4 期 吴国盛 :走向西方近代早期科学史研究 411
反之则不然 :如果你是搞西方科技史的 ,则不一定要学习中国古代 。这又是为什么呢 ? 原
因是 ,科学是一个来自西方的东西 :我们今天搞的科学都是西方的科学 ,我们今天之所以
重视中国古代科技史 ,也是因为我们今天在搞来 自西方的科学造成的。西方的科学实际
上是我们的潜在参照系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搞中国古代 ,或者是为了顺从 ,
或者是为了对抗 ,或者是为了补充 ,总之 ,我们的潜意识里都是把西方科学作为参照系 。
为什么会这样呢 ? 这是因为 ,西方文化特别是其中的西方科学 , 已经被现代中国人接受为
“现代 ”的普遍标准 ,也就是说
文档评论(0)